沪深北三大交易所7月7日起实施新规,高频交易认定标准正式落地!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7月7日起实施新规,高频交易认定标准正式落地!"/

是的,根据2023前的信息,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在2023年7月7日正式实施了程序化交易的新规。这次新规的实施标志着高频交易认定标准的正式确立,这对于规范市场秩序、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新规的主要内容包括:
1.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明确了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对交易策略、交易速度、交易规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2. "交易行为监控":加强了对于异常交易行为的监控,对可能影响市场秩序的交易行为进行重点关注。
3. "信息披露":要求高频交易者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披露,包括交易策略、资金来源、技术架构等。
4. "风险控制":要求高频交易者加强风险控制,确保其交易行为不会对市场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5. "自律管理":交易所将加强对高频交易者的自律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这些新规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促进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高效运行。同时,也有助于防范因高频交易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

相关内容: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于2025年7月7日正式实施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进入新阶段。实施细则历经三个月过渡期,为市场主体提供充分时间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技术准备。监管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加强机构合规风控管理,强化信息系统管理等安排,明确监管预期。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正式确立

实施细则明确了高频交易的具体认定标准。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将被认定为高频交易。这一标准借鉴了境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做法,结合了国内监管实践的具体情况。

交易所对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进行了详细界定。瞬时申报速率异常是指极短时间内申报笔数巨大的情况。频繁瞬时撤单涉及日内频繁出现申报后迅速撤单、全日撤单比例较高的行为。频繁拉抬打压指日内多次在单只或多只股票上出现小幅拉抬打压的操作。短时间大额成交则是指短时间内买入或卖出金额特别巨大,可能加剧交易所主要指数波动的交易行为。

差异化监管措施全面加强

实施细则对高频交易实行差异化监管安排。存在高频交易情形的投资者需要履行额外报告义务,包括报告高频交易系统服务器所在地、系统测试报告和系统故障应急方案等信息。这些要求从维护交易所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确保高频交易活动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监管部门针对高频交易申报速率快、报撤频率高等特点,设置了相应的异常交易监管标准。投资者进行高频交易发生异常交易行为时,交易所可以按规定从严从重采取自律管理措施,并要求会员加强相关客户交易行为管理。交易所还将适时制定差异化收费方案,对存在高频交易情形的投资者收取更高的流量费、撤单费等费用。

中证协同步发布了程序化交易委托协议示范文本,为券商规范开展程序化交易提供指导。示范文本共25条,涵盖程序化交易报告、交易行为管理、高频交易管理、违约责任等内容。文本明确了客户的禁止交易行为,以及证券公司按照监管规定对程序化交易客户实施有效管理的权限。示范文本为非强制性使用文本,券商可结合具体情况参考使用。

本文源自金融界

发布于 2025-07-07 23:09
收藏
1
上一篇:港股通手续费解析,哪家证券公司佣金最低大揭秘 下一篇:【财经早报】A股程序化交易新规今起正式实施,行业变革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