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新规重磅落地,百亿私募深度解析市场新格局变化

量化交易新规重磅落地,百亿私募深度解析市场新格局变化"/

量化交易新规正式实施,对百亿私募基金的市场影响分析如下:
一、新规对量化交易的影响
1. 监管加强:新规实施后,监管部门对量化交易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量化交易策略、交易规模、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
2. 策略调整:新规要求量化交易策略必须具备风险控制能力,私募基金需调整策略,降低风险敞口,以适应监管要求。
3. 资金成本上升:新规实施后,部分量化交易策略可能面临资金成本上升的压力,导致收益下降。
4. 竞争加剧:新规实施后,量化交易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私募基金需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
二、百亿私募基金的市场变化
1. 市场份额调整:新规实施后,部分量化交易策略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的调整,部分私募基金可能退出市场,而具备风险控制能力的私募基金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2. 产品创新:新规实施后,百亿私募基金将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符合监管要求、风险可控的量化交易产品。
3. 人才竞争:新规实施后,量化交易人才将更加稀缺,百亿私募基金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4. 跨界合作:新规实施后,百亿私募基金将

相关内容: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高频交易、频繁申报撤单等行为一直是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重点。昨日(7月7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实施量化交易新规,其中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

视觉中国

多家百亿量化私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高频阿尔法策略、一揽子股票的期现套利策略等会受到一定冲击。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降频将是量化投资的必然趋势。

细化规定多个关键环节

7月7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实施。这一新规究竟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记者注意到,《实施细则》对程序化交易的多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细化规定,同时明确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还列出了投资者发生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时,交易所可采取的措施。

《实施细则》指出,若程序化交易导致证券交易出现重大异常波动,交易所可按业务规则采取限制交易、强制停牌等处置措施,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若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甚至可采取临时停市等措施并公告。此外,明确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最高笔数达300笔以上,或者单个账户单日申报、撤单最高笔数达20000笔的情形属于高频交易,针对高频交易中的频繁申报、撤单等“幌骗交易”行为,监管将实施差异化收费。

高频交易、频繁申报撤单等“幌骗交易”行为一直是市场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重点。因诺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徐书楠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大机构的阿尔法策略换手率普遍不高,基本能满足新规要求,只有年化换手200倍以上的高频阿尔法策略或一揽子股票的期现套利策略等才会受到一定影响。

上海一顶级量化私募人士则认为,《实施细则》正式实施,为采用程序化交易的各类市场主体确立了统一监管标准,有利于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为A股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幌骗交易”等企图利用规则漏洞的不当行为将受到打击,随着“伪量化”和其他干扰市场的程序化交易行为被清理,量化投资运作将更加规范。另外,目前头部策略换手率普遍低于实施细则上限,细则落地不会对策略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高频阿尔法策略受冲击

记者注意到,此次《实施细则》对交易所监测内容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例如,要求账户在个股的量价占比需避免有操纵股价嫌疑,单一个股交易量、交易金额占比均不能过高。

徐书楠分析称,未来国内量化管理规模将持续扩大,但随着规模增长,超额收益会不可避免地下滑,超额红利也将逐渐消失。中国市场衍生品日益丰富,量化投资策略类型也会更加多样。他认为,2024年“9·24”行情后,市场流动性大幅提升,不少机构提高了交易频率,但从长远来看,降频是必然趋势,因为量化管理规模越大,对中低频策略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北京一顶级量化私募人士也表示,量化交易新规限制的是高频交易,而非量化投资本身,监管的本质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助力有实力的机构长远发展。新规对算法、交易频率、风控指标等提出更细致要求,有助于遏制非理性交易行为,压缩灰色操作空间。从操作层面看,大型机构更有能力快速适应监管变化,推动头部机构形成良性竞争。从长期来看,新监管环境有助于行业“挤水分”“清风险”。

一家百亿量化私募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高频量化交易的认定标准保持不变,差异化收费机制尚未完全落定,会密切关注相关细则动态。从本质上看,新规定量指标(300笔/秒,20000笔/日)规定下的高频交易策略规模,在整体量化投资AUM(资产管理规模)中占比并不高。

此外,上述百亿量化私募人士还表示,管理人受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单产品规模。大部分规模较小的产品基本不受影响,只有少部分大规模产品会受到波及。而多数情况下管理人都可以通过自身调整,使得全部在管产品均在相关监管规定标准以下。理论上来说,对于规模较大的量化机构而言,大部分产品下单速率远未达到新规定量指标,差异化收费并不会对合法合规经营的量化投资机构产生实质性影响。

行业将进入精细化竞争

值得关注的是,有量化私募人士坦言,新规落地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券商系统监测。“系统上线前需提前测试,且涉及实盘交易,对系统稳定运行要求极高。”

徐书楠指出,如今算法交易并非量化机构专属,券商端部署的三方算法,主观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均可使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券商都在向客户推广程序化交易软件,这类软件通常对资金有要求,由于是日内高频交易,换手率极高。另外,一些市场游资也在使用程序化交易软件,以实现打板时撤单更精准快速。此外,还有券商针对50万元以上的客户开展量化交易训练营活动,培训客户独立开发量化策略。

上海一顶级量化私募人士表示,目前《实施细则》仅是理念和框架,从现有情况看,对市场影响不大,在收费细则未出台前难以评估实际影响。他强调,新规面向所有使用程序化交易工具的投资者,而券商作为交易所会员单位,承担着系统准备工作,投资者只需按券商要求操作即可,关键在于执行细则的落实。

另一位上海百亿量化私募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监管部门对量化交易出台了很多明确的规则指引,有助于引导量化机构进一步提高合规风控意识。未来,量化行业竞争会更加精细化,管理人除了比拼投资端的超额表现和持有体验,还会比拼投前投后的客户服务能力、产品设计及费后收益。在新的监管形势下,规模百亿元以上的量化私募稳定性会更强,而成长型的量化管理人,未来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发展会更具挑战,但基于自身小规模优势,可能在某些细分策略类别上则更有竞争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于 2025-07-08 00:44
收藏
1
上一篇:股票开户全攻略,准备这些,轻松开启投资之旅! 下一篇:量化交易新规今日生效!百亿私募深度解读程序化交易调整,高频交易步入“降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