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还是荒唐?揭秘老虎证券违规跨境开户事件始末
标题:“荒谬还是荒唐?——起底老虎证券违规跨境开户始末”
正文: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跨境金融服务日益丰富。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一些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近日,老虎证券因违规跨境开户被监管部门点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将带您起底老虎证券违规跨境开户的始末。
一、违规跨境开户事件背景
老虎证券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从事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近年来,老虎证券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019年,监管部门发现老虎证券存在违规跨境开户行为。经调查,老虎证券在未取得相关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为客户开设境外证券账户,涉及金额巨大。
二、违规跨境开户始末
1. 案发前:老虎证券通过线上平台为国内投资者提供跨境证券服务,包括港股、美股等。为了拓展业务,老虎证券在未取得相关许可的情况下,与境外券商合作,为客户开设境外证券账户。
2. 案发时:监管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老虎证券存在违规跨境开户行为。经调查,老虎证券在2017年至2019年间,累计违规为客户开设境外证券账户约3万个,涉及金额达数百亿元。
3. 处理结果:监管部门对老虎证券依法进行处罚,责令其停止违规行为,并
相关内容:


今日,本报独家调查报道《互联网券商内地违规揽客调查:老虎证券港股跨境开户“死灰复燃”》,曝光了2022年被证监会认定“已构成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老虎证券,目前依然在北京等地违规发展内地新客户、开立新账户。
这份急于“洗白”的回应,让人反生疑窦:既然本报所揭露的违规开户行为不是“老虎证券营销人员的个人行为”,那么就该是老虎证券的公司行为?记者近期以内地新客户身份,先后两次都在老虎证券开户成功的荒唐亲历,恰恰证实了其公司涉嫌违规。
令人震惊的是,在第二次开户验证过程中,记者借用他人身份向老虎证券申请开户,仅对第一次记者本人开户成功时所使用的神秘美股账单中的账户持有人身份信息进行了简单替换,便将其作为存量客户证明重新提交了开户申请。
在第二次开户的过程中,记者还通过发送二维码的方式顺利完成了异地人脸识别、代替电子签名等关键身份核验环节,结果又一次轻而易举地成功开户。这一情况无疑凸显了老虎证券在开户合规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记者在老虎证券先用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在其网站申请注册了一个账号。
随后,记者将他人身份证件用于老虎证券开户申请,先后填报了国家/地区信息(内地客户必须选择“我不是美国公民、美国居民、美国绿卡持有者,或以其他方式被视为美国人而纳税”的选项)。
接着,记者通过上传他人身份证(正反面)完成了自动填报个人基本信息,进一步随意填报职业信息、投资信息和资产信息等相关情况,并签署了所有相关协议。
最后,记者代替他人完成了电子签名,提交了上述仅仅替换账户持有人姓名、地址,并不存在的美股账户证明材料,通过二维码安排他人在异地通过人脸识别完成了身份核验,并再次顺利完成了老虎证券的开户申请流程。
开户受理后,记者收到邮件和系统同步提示“您的申请资料已提交,预计2个工作日内开通或给您反馈”。
3个工作日后,记者再次收到了老虎证券“开户成功”的邮件通知。登录老虎证券账户系统后,系统显示账户状态为“开户成功”,资金账号为“6*****6”。账户的具体功能模块包括存入资金、转入股票、下载App和提取资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证监会2022年对互联网券商非法跨境展业整治工作的有关要求,老虎证券在内地的开户申请,仅被允许接受2023年5月19日之前已有其他境外券商账户的存量客户。能否提供真实有效的存量证明,是老虎证券在内地开户合规审查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在记者上述两次开户过程中,老虎证券合规审查流程形同虚设。而及时为开户人提供虚假美股账单的行为则涉嫌通过伪造存量证明招揽客户。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自本报刊发上述报道曝光老虎证券在内地多个城市大规模招聘券商业务人员,可能构成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问题后,BOSS直聘显示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其招聘岗位从此前的216个持续快速锐减,截至6月4日19:30仅剩下不足1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