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定价新机制实施三月,利率下调,银行揽储挑战加剧?

“存款定价新机制实施三月,利率下调,银行揽储挑战加剧?"/

存款定价新机制自落地以来,确实对银行揽储策略产生了一定影响。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分析:
1. 利率下降:存款定价新机制旨在打破银行间存款市场竞争过度的情况,通过设定存款利率上限,引导利率回归合理水平。在机制实施初期,部分银行为了吸引存款,可能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逐渐回归合理水平。
2. 银行揽储难度增加:存款定价新机制实施后,银行揽储难度有所增加。原因如下:
(1)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下降,使得银行在吸引存款方面面临更大压力。在利率较低的环境下,银行需要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或优惠条件,以吸引客户存款。
(2)竞争加剧:存款定价新机制实施后,银行间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银行需要不断创新,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
(3)监管加强:存款定价新机制实施过程中,监管部门对银行揽储行为进行了严格监管。银行在揽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
3. 银行应对策略:
(1)优化产品结构:银行可以通过推出更多创新型存款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揽储效果。
(2)提升服务质量:银行应加强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粘性。
(3)加强风险管理:银行应加强对存款业务的监管

相关内容: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最新监测的数据显示,存款利率定价机制调整后,3年期存款平均利率已持续三个月下跌。

□ 目前,仍有部分银行在开展存款业务时间接突破定价机制上限,这导致有银行业人士直呼,近期揽储更难了,甚至出现了存款流失。

□ 稳住存款规模并保持增长态势,已成为银行面临的共性挑战。

存款定价新机制6月21日落地后,对存款市场的影响逐步显现。

一方面,长期限存款利率已下降。第三方机构监测数据显示,3年期存款平均利率已连续三个月下降。正符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调整意图——避免银行高息揽储竞争,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受定价机制调整,以及接入人民银行相关系统的时间早晚等因素影响,仍有部分银行在开展存款业务时间接突破定价机制上限,这导致有银行业人士直呼,近期揽储更难了,甚至出现了存款流失。

长期存款利率降了

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

记者查阅发现,新机制落地近三个月以来,银行已纷纷调整报价,均执行利率上限标准,3年期或5年期的个人定期存款利率多由过去的3.85%调整为2.75%至3.5%。

从不同类型银行看,国有大行中,目前,工商银行3年期存款产品报价为2.75%,针对特定客户如新客或县域客户则为3.25%,此外,建设银行3年期和5年期存款产品的挂牌报价均为2.75%;股份制银行要略高,比如,招商银行的3年期和5年期存款产品利率均为3.5%,起存额度分别为5万元、5000元,30万元起购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3.55%,而平安银行5000元起存的3年期存款利率为3.5%。

对比来看,城商行存款产品利率相同水平下起存门槛更低一些。比如,上海银行的3年期存款产品利率为3.5%,但起存门槛为3000元。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最新监测的数据显示,存款定价机制调整后,3年期存款平均利率已持续三个月下跌。与此同时,大额存单多数期限的平均利率也在下跌。监测数据显示,和7月相比,8月新发行的大额存单利率,除2年期大额存单平均利率环比上涨0.9BP之外,其他期限的平均利率环比均下跌。其中,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期的平均利率环比分别下跌3BP、2.8BP、1.1BP、0.1BP、2.5BP。

有银行存款出现流失

在存款定价机制调整的背景下,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部分银行基层人员感受到了来自一线的揽储压力。

一家城商行某支行行长向记者表示,存款利率下降后,该行一部分企业的协定存款流向了大行。分析存款流失背后的原因时,他认为,现在最棘手的问题是,并非所有银行的存款利率都降低了,还有部分银行由于还没完全接入人民银行的相关系统,因此在开展存款业务时仍可以超出自律机制上限价格。“有些银行的存款利率报价仍然较高。”

“我们最近遇到了一家要办理协定存款的企业,我们行原来的利率可以给到2.4%至2.6%,其他行最高可以给到2.8%,差距并不大。但现在我们行报价严格按照新规不超出自律机制定价的上限,只能是挂牌利率的50%,那么,利率就降到了2%以内。但是有的银行却仍能开出更高的利率,如此一来,企业自然就选择报价更高的银行。”上述支行行长颇显无奈。

不过,由于每家银行的客群结构不一样,定价机制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位于江浙地区的一家股份行支行行长向记者表示,虽然存款利率下降了,但对该行存款规模影响不是很大。“我们的客户多以私营企业主为主,个人结算类存款占大头,其他定期类存款则以中老年客户为主,这些客户的忠诚度相对较高,因此,总体上影响并不大。”

但稳住存款规模并保持增长态势,已成为银行面临的共性挑战。从近几年人民币存贷款数据来看,存款增速明显低于贷款增速。相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25.49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1.7个百分点;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86.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

深究揽储难、存款增速放缓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及的多个因素,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或还与近年来限制高息揽储行为系列措施的出台存在一定联系,还有来自股市、基金等市场的吸金效应以及企业存款派生减弱等因素。

观察来看,这几年银行获取存款的渠道主要包括下沉网点获取零售存款、拓展地方财政存款以及企业对公存款等,预计能获取这类资金的银行将有望迎来增量存款增长。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于 2025-07-08 06:56
收藏
1
上一篇: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新规揭晓,银行策略调整,储户收益将如何变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