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股份喜迎兴业证券、西部证券两大机构调研
镇海股份接待兴业证券和西部证券两家机构的调研,这通常意味着这两家机构对镇海股份的业务、财务状况或者未来发展前景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1. "信息搜集":证券公司调研上市公司,主要是为了搜集公司的第一手信息,包括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行业地位、市场竞争等,以便于为投资者提供研究报告,或者为自身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 "投资评估":通过调研,兴业证券和西部证券可以对镇海股份进行投资价值评估,包括股票的估值、投资风险和收益预期等。
3. "市场影响":机构的调研可能会对镇海股份的股价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机构调研后可能会发布研究报告,对市场情绪产生影响。
4. "合作机会":机构调研也可能是寻找潜在合作机会的一个步骤,比如与镇海股份开展业务合作、投资合作等。
5. "公司透明度":上市公司接待机构调研,也是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的一种方式。
对于镇海股份来说,接待机构调研可能有以下影响:
- "提升公司形象":表明公司管理层愿意与投资者进行沟通,愿意分享公司信息,这有助于提升公司形象。
- "市场关注":增加市场对公司的关注,可能带来股价的短期波动。
- "信息反馈":通过调研,公司可以收集到投资者对公司的看法和建议,有助于公司改进。
总体来说,这种调研
相关内容:
公告显示,镇海股份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2人,为董事会秘书石丹,证券事务代表王德录。调研接待地点为石化大厦406会议室。
据了解,镇海股份前身为镇海炼化工程公司,2017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内较早从事石油化工工程业务的公司,在多个技术领域有研发创新,在部分领域技术优势明显。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当前产业升级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炼油、化工板块呈现不同发展态势,行业资本开支将“总量趋稳、结构优化”。
据了解,提供石油化工行业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众多,镇海股份作为央企改制企业,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市场领域竞争优势强。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在行业深耕多年,有品牌、技术等优势,且地处长三角有资源优势。公司将积极响应倡议进行市值管理,坚持“双轮驱动”战略。
据了解,煤化工领域投资刚起步,镇海股份正追踪业务机会。公司关注海外市场,目前海外工程设计业务收入占比小。未来业绩以稳主业为主,关注新机会,发展战略是打造高质量上市公司,构建“双轮驱动体系” 。
调研详情如下:
主要交流内容:
1、简要介绍公司情况?
答:公司前身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镇海炼化工程公司,于2005年1月改制成立镇海石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整体变更为镇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2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工程公司,公司专注于服务石油化工领域五十年,致力于在环境保护、油品质量升级、装置大型化改造、智能仓储系统、装置节能减排、化工新材料等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及创新,在硫磺回收、加氢精制、常减压蒸馏、大型储罐、自动化立体仓库等领域具有相对明显的技术优势。
2、如何看待石化行业发展及后续石化行业资本开支?
答: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等特征,对稳定经济、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当前产业升级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通过智慧化转型、绿色升级和国际业务拓展应对结构性产能过剩及价格内卷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炼油板块受国际油价波动及成品油需求下滑影响,但凭借规模优势、政策支持及产能集中度提升,主要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淘汰落后产能加速推进,投资触底为智慧化转型积蓄动能。化工板块投资规模及增速显著高于炼油板块,受益于新能源需求增长、电子化学品、生物基材料技术突破及国产化率提升,正从大宗品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呈现技术专用性强、迭代快、投资主体多元等特征。公司现阶段聚焦市场开发与能力建设,强化创新研发以推动新业务成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额同比增长8.6%。石油化工行业的企业资本开支的影响因素通常包括全球经济状况、产能投放、供需平衡、原料价格、技术进步和环保政策等。石化企业的资本开支可以细分为两部分:一是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二是为确保企业持续安全高效运营而进行的设备大修、安全改造、低碳技术攻关等必要的资本支出。伴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国家"油转化"、"油转特"战略的深入实施,石化行业资本开支将呈现"总量趋稳、结构优化"的特点,重点投向绿色转型、智能创新、海外拓展及高端材料领域,同时更加注重资本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就资本开支的绝对值增长情况而言,过去五年石化企业的资本开支保持在中高个位数百分比。公司会持续关注资本开支变化,洞察行业变化趋势,把握市场的新机遇。
3、公司的行业地位?
答:提供石油化工行业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主要包括中石化和中石油系统内的若干大型综合工程公司,以及隶属于原化工部的设计院。这些企业包括: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HK)、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东华科技(SZ.002140)、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等。此外还有一些央企改制的工程公司,包括本公司、三维化学(SZ.002469)等。目前,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HK)、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等大型石化集团下属的工程公司在国内石化工程建设行业占据领先地位,主要负责承接超大型或对国家石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设计,并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项目的承揽和建设。本公司是央企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的改制企业,专注于环境保护、油品质量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装置的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在与大型石化集团下属工程公司的竞争中,本公司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主要在硫磺回收、加氢精制、常减压蒸馏领域、大型油气储运、智能仓储、装置大型化改造、化工新材料等细分市场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4、贵司的竞争优势或者行业定位?
答:经过逾五十年的行业深耕与技术积淀,公司已成为石油化工领域拥有较高品牌美誉度的专业工程技术服务商。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石油化工工程的建设与技术服务,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底蕴,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掌握了众多的核心技术,展现出显著的品牌、技术、人才和资信优势。石油化工行业专业技术服务产品具有深度定制化和高频率现场服务的特征,公司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其活跃的经济发展、高度的开放性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石化产业集聚地之一,绿色石化产业规模在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中名列前茅。公司凭借贴近生产、熟悉生产的优势,在引资、科研、人才等资源方面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行业定位上,公司致力于打造差异化技术能力和品牌形象,巧妙避开与大型央企正面竞争,秉持专业化、特色化和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品牌战略。公司在硫磺回收、加氢精制、常减压蒸馏领域、大型油气储运、智能仓储、装置大型化改造、化工新材料等细分市场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5、在手订单情况?
答: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的收入金额为2.77亿元。2025年1月1日至今,公司中标了镇海炼化分公司环保型抑焦硫化剂生产设施设计采购施工(EPC)、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2×4万吨/年硫磺装置增加烟气后碱洗技改项目(EPC)、镇海炼化分公司老区燃料气回收富乙烷气资源项目设计采购施工(EPC)等总承包项目;中标了中韩(武汉)石化公司航煤加氢装置安全提升改造工程设计一标段、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项目(二期)工程设计、九江分公司 150 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硫磺回收装置工程详细设计、燕山石化炼油厂3#三废装置流程优化项目一标段、中海炼化舟山石化技改项目设计服务等设计项目;新中标了中石化宁波镇海炼化有限公司扩建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项目1#2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 α烯烃)联合装置等4个主项工程监理等项目。
6、煤化工方面有哪些进展?
答:目前,煤化工领域的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司经营团队将通过客户拜访、技术交流、参与公开招标等途径不断追踪新疆、榆林、内蒙等地区的煤化工业务机会。煤化工项目是公司新的潜在增量业务机会,公司具备相应的技术、资金和管理能力,以拓展相关区域市场。公司在石油化工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底蕴,能够独立完成全厂工程设计与建设服务。公司拥有近400名工程技术人员,具备高效管理大型项目的能力,确保项目能够高质量完成并顺利交付。
7、市值管理计划?
答: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将积极响应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以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为基础,明确市值管理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通过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并购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将坚持"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战略,通过"固本强基、转型升级""双轮驱动、多元布局""技术创新、人才强企"三大导向,实现产品、技术、管理、人才与效益的全面一流,为股东创造长期可持续价值。
8、现有业务是否涵盖了海外营收?
答:我们关注到中东、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业务机会,公司将基于以往承接海外项目的经验,本着"积极谨慎、效益导向"的原则,通过与具备海外项目承接实力的工程企业合作,逐步建立海外项目运营能力,审慎拓展海外市场。公司目前承接海外工程设计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小,对公司当期的经营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9、未来几年现有主业的业绩指引和发展战略?
答:公司在未来几年的业绩指引上以稳住现有主业为主,同时会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新业务的拓展机会。在承接业务时,公司会综合考虑技术难度、业主需求、项目盈利能力、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战略定位等因素,以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的稳定。发展战略方面,公司以打造高质量上市公司为目标,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理念,严格遵循《公司法》及监管要求,通过股东会、董事会治理架构推动战略实施。聚焦"发展质量与效率效益"双核心,强化跨部门协同,构建"产业经营+资本运作""双轮驱动体系。"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