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豪掷4.9亿打造海南基地,蓄势撬动东盟6.8亿人口市场新篇章
锅圈集团豪掷4.9亿人民币布局海南基地,这一举措显然是其扩张战略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进军东盟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这一动作的几点分析:
1. "市场潜力巨大":东盟市场拥有6.8亿人口,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锅圈集团选择在这个区域进行投资,表明其对东盟市场的长期看好。
2. "战略布局":海南作为中国的自由贸易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布局。锅圈集团选择在海南设立基地,可能是为了利用这些优势,更好地对接东盟市场。
3. "资金投入":4.9亿人民币的投入规模,对于锅圈集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这表明公司对海南基地的期望很高,希望通过这个基地来扩大其在东盟市场的份额。
4. "撬动东盟市场":通过在海南建立基地,锅圈集团可以更便捷地进入东盟国家,减少物流和时间成本。同时,这也有助于锅圈集团了解东盟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从而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调整。
5. "品牌影响力":随着锅圈集团在东盟市场的布局,其品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这对于提升公司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锅圈集团通过在海南建立基地,有望为进军东盟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关内容:
近日,在家吃饭餐饮行业龙头企业锅圈(02517.HK)股价一路飙升,更是于7月2日创下三个月来单日最大涨幅。而引发市场强烈反应的,是其一则发布于7月1日公告,拟在海南儋州投资4.9亿元建设食品生产基地。
而在一个月前,国联民生证券还发布报告指出,以锅圈为代表的前期经营承压企业已现好转势头。其创新门店模型,践行爆品策略、夯实会员生态建设并驱动同店回暖,门店重回增长区间。国联民生证券对此给予“增持”评级。
引发市场强烈反应的战略布局叠加利好的证券研报,锅圈正迎来经营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填补华南空白,抢滩自贸港机遇
从锅圈发布的资源公告来看,其计划在海南省儋州市投资建设食品生产基地,预计投资金额达4.9亿元。公告虽未透露具体产能规划,但明确指出该基地将“持续推动集团产业生态战略布局”,并实现“地理位置上覆盖更广泛的区域”。
这是锅圈在全国生产基地网络的关键拼图。此前,锅圈通过自建与并购已拥有可覆盖华北、华东、西南的牛肉“和一工厂”、肉丸“丸来丸去工厂”、火锅底料专业厂“澄明工厂”及水产类“欢欢工厂”等六家工厂。而海南儋州基地的投建,将填补其在华南区域的空白,完善“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的全国供应网络。同时,儋州基地将显著缩短对两广、海南的冷链运输半径,降低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
此外,海南自贸港的政策红利也可成为锅圈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跳板。海南自贸港特有的“零关税”和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可为食品企业提供独特的成本优势。锅圈儋州基地建成后,不仅可以降低从东盟进口海鲜、热带水果等火锅烧烤食材的采购成本,也为产品出口东盟市场打开便利通道。这一机制将让锅圈能构建“东盟原料-海南加工-全国销售”的供应链条,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
强化供应链垂直整合,布局国际化跳板
结合锅圈近年来的动作来看,儋州基地的布局或许是锅圈供应链垂直整合战略的最新一环。
2024年9月,锅圈斥资2.46亿元收购北海逮虾记41%股权,实现对这家虾滑龙头企业的控股。逮虾记在滑类产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2023年虾滑销量全国第一,2022年整体销售规模已达10亿元;更早的2024年9月,锅圈在湖北的河鲜加工基地正式投产,该项目一期投资高达15亿元,专注于小龙虾、牛蛙和淡水鱼加工。
上述动作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即提升自有产品比例,减少代工依赖。而儋州基地投产后,这一比例还将持续提升。
儋州基地对锅圈而言,更深远的意义或在于国际化突破。公告中提及的“覆盖更广泛区域”,事实上已透露出公司对东盟市场的战略布局意图。海南作为面向东盟的门户,将为锅圈试水东盟预制食材市场提供绝佳跳板。
儋州基地建成后,锅圈可充分利用海南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将国内成品经海南出口至东盟,并凭借在家火锅和烧烤领域的成熟产品线,在饮食习惯相近的东盟市场复制国内的成功经验。此举也将为锅圈的全面国际化进程积累宝贵经验。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