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布首个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部门规章,开启标准化管理新时代

我国发布首个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部门规章,开启标准化管理新时代"/

2023年9月26日,民政部发布《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是我国出台的首个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部门规章,旨在加强行政区划代码管理,规范行政区划代码的编制、发布、使用和监督。
《办法》明确了行政区划代码的定义,即用于标识我国行政区划单元的唯一标识符。行政区划代码包括行政区划代码和代码扩展两部分,其中行政区划代码由6位数字组成,代码扩展由2位数字组成。
《办法》规定,行政区划代码的编制、发布和使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依法编制:行政区划代码的编制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确保代码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2. 适时更新:行政区划代码应当根据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划名称变更等情况适时更新。
3. 规范使用:各级各类机构、组织和个人在使用行政区划代码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不得随意变更、伪造、滥用。
4. 信息安全:行政区划代码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应当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办法》还明确了行政区划代码的编制、发布、使用和监督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
1. 编制:行政区划代码的编制工作由民政部负责,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区划代码的编制。
2. 发布:行政区划代码的发布工作由民政部负责,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区划代码

相关内容:

>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记者朱高祥、魏冠宇)记者7日从民政部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民政部近日出台《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首个部门规章,将为代码确定的权威性、管理的规范性、使用的统一性和应用的有效性提供制度保障。办法共20条,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燕翀介绍,办法规范的行政区划代码,是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根据编码规则确定、公布的行政区划建制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数字代码。行政区划代码是行政区划建制法定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和标识,通过一串6位或9位数字的行政区划代码,反映着行政区划建制的行政层级、隶属关系、建制类型等关键信息。大家身份证上公民身份号码的前六位就是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也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重要基础码段。

据了解,一定时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划代码的管理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带来了确定代码的责任不明确、规则不健全、程序不完善以及代码发布不及时、信息获取难等问题。办法对行政区划代码管理进行了全流程制度设计,贯通了科学有序编码、及时权威公布、规范统一应用等环节,实现编用结合的管理闭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将保证代码管理在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上开展。

办法明确了确定代码的主体和规则。规定县级及以上代码由民政部确定,乡级代码由省级民政部门确定。明确省、地、县、乡四级行政区划代码的数字位数和组成,规定了各个号段代表的不同建制类型,提出了顺序编制、唯一对应、废码不用等编码要求。

办法还对代码公布作出制度性规定,明确代码公开发布的载体、形式和频次等,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及时的代码数据。代码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布;考虑到各方面对年末、年中等时点代码全量信息的需求,民政部每年在国家地名信息库发布一次全国代码信息,同时规定,省级民政部门每半年发布一次本地区乡级代码信息。

燕翀表示,民政部将以办法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代码信息数据管理和应用研究,推动拓展代码应用场景,更好发挥代码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管理的应有作用。

发布于 2025-07-08 17:27
收藏
1
上一篇:弹窗广告遮导航,隐私强索换智能,车内大屏广告位争议,车内智能屏如何平衡功能与广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