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宿科技新挑战,大股东砸盘,主业受阿里挤压,边缘计算成转型新标签

网宿科技新挑战,大股东砸盘,主业受阿里挤压,边缘计算成转型新标签"/

网宿科技作为中国知名的云计算和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近年来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以下是对您提到的几个问题的分析:
1. "大股东砸盘": - 大股东砸盘通常指的是公司的大股东在市场上大量抛售所持有的公司股票,这种行为可能对公司的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 对于网宿科技而言,大股东砸盘可能反映了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市场预期或者股东个人投资策略的变化。
2. "主业被阿里挤压": -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其业务范围广泛,包括云计算、数字媒体、娱乐等,对许多互联网企业构成竞争压力。 - 网宿科技在主业上可能受到了来自阿里巴巴等巨头的竞争,这要求公司在业务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进行优化和调整。
3. "边缘计算成网宿科技新标签": - 边缘计算是一种将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从云端转移到网络边缘的计算模式,可以降低延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 网宿科技将边缘计算作为新的发展标签,可能意味着公司正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应对市场竞争,开拓新的增长点。
针对这些挑战,网宿科技可能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技术创新":持续研发新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大公司的竞争。 - "拓展业务领域":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相关内容:

42亿元,这是网宿科技3月11日一个交易日跌掉的市值。当天,网宿科技盘中跌停。3月12日早盘,网宿科技盘前跌幅9.38%,开盘后,股价有所回升,截至收盘,网宿科技跌幅为1.67%,当日换手率为27.71%。

网宿科技的股吧中骂声一片。3月10日,经历了5个连续涨停的网宿科技发布公告,3月14日将有2.43亿股股份解除限售,占公司总股本的10%。3月11日晚间,网宿科技再次宣布,公司第一大股东陈宝珍及多名高管均计划减持。此前的1月8日至2月20日,网宿科技多次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董事长刘成彦减持计划。

3月7日,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中问到网宿科技,“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或操纵股价的情形?”3月11日晚,网宿科技回应关注函称,董事长刘成彦“减持不存在内幕交易或操纵股价的情形”。

伴随着股价大涨,网宿科技出现在边缘计算题材中,但是这家此前成败系于CDN业务的科技企业,能否靠着贴上边缘计算标签实现再一次业绩和股价的“腾飞”,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于这一市场,网宿科技副总裁李东也曾承认,这是一个需要投入5年以上时间的长期市场。

网宿科技股价K线图。图片来源/同花顺截图

大额减持计划曝光

2月以来,网宿科技的股价一路大涨。2月22日、25日,网宿科技分别涨8.8%、9.02%,3月4日至8日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

暴涨之下,网宿科技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表示,公司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将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社区云”项目变更为建设“面向边缘计算的支撑平台”项目。

随之而来的是监管层关注。3月7日,网宿科技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网宿科技说明“面向边缘计算的支撑平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补充公司董监高及持股5%以上大股东近期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或操纵股价的情形。

3月11日晚间,网宿科技回复监管层关注函表示,公司开展边缘计算项目面临技术风险、相关行业发展限制风险,“如果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的科研开发、技术不能及时地突破这些难题,将会对项目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网宿科技还回应,近1个月内董事长刘成彦通过大宗交易共减持公司1735万股股份,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近1个月内无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网宿科技在3月10日披露,公司将有2.43亿股股份解除限售,占公司总股本的10%。按照3月8日网宿科技的总市值,这批限售股对应估值42亿元。

大批限售股即将解禁,网宿科技高管、大股东已经做好了减持准备。3月11日,网宿科技收到实际控制人陈宝珍、副总经理储敏健、副总经理黄莎琳、董事会秘书周丽萍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

陈宝珍计划减持不超过1.46亿股的网宿科技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储敏健、黄莎琳、周丽萍分别计划减持不超过692万股、64万股、260万股网宿科技股份。

实际控制人多次套现

网宿科技2009年上市,上市之初,第一大股东陈宝珍及第二大股东刘成彦就为一致行动人,二人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至2017年年底,二人分别直接持有网宿科技17.4%、11.98%的股权,陈宝珍还通过资产管理计划间接持有0.71%股权。

然而,目前关于陈宝珍的报道并不多。网宿科技招股意向书中显示,其出生于1943年,曾在福建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电子仪器工厂工作30年到退休。其实公司创始人,一直为第一大股东,上市前持股34.86%,无其他对外投资。这成为网宿科技上市以来的一大谜团。

2000年1月,当时已经57岁的退休职工陈宝珍,与留美学生周艾钧成立了网宿科技的前身,即上海网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涉足当时即便在美国也属于新兴行业的业务。期初两人分别出资100万元,随后公司股权几经变更,刘成彦以首席运营官身份进入,而周艾钧退出,此时陈宝珍已投资620万元。

陈宝珍和刘成彦一直都是一致行动人,但陈宝珍极少参与到网宿科技经营。在公司的招股书中,也只找到陈宝珍曾担任网宿科技监事一职的记录。虽然本人不直接参与经营,但陈宝珍1975年出生的女儿张海燕、女婿洪珂一直在网宿科技担任高管,分别主管技术和人力。

2018年10月以来,网宿科技股价处于下跌阶段时,除了官方回购外,高管却开始减持股票。11日,网宿科技宣布收到财务总监肖蒨的减持告知函,其计划减持370万股股票;22日,网宿科技却宣布了一笔超过2亿元的自有资金回购计划。

高管减持和股票波动的段子在日后反复上演。2019年1月9日,肖蒨再度出手,宣布减持92.7万股,而前两个交易日网宿科技经历前后两个月的股价小高峰。刘成彦也在这一时间出手,8日、9日和1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减持股票。

一个月后,2月12日,股价走出低谷后一天,刘成彦完成第四次减持后,总共减持比例达1.08%,成功套现1.93亿元。情人节当天,刘成彦再度减持套现约7940.44万元。

成功套现的刘成彦,同时还办理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部分提前购回,解除质押。1月17日,刘成彦将其持有的7300万股网宿科技股票质押给中信建投证券。2月19日,刘成彦再对上述质押股票办理了提前回购解除质押手续。

时间轴拉长,作为一致行动人,陈宝珍、刘成彦二人早已经多次大额减持网宿科技股份,至2018年3月,两人已累计套现约14.88亿元。不仅如此,除2013年6月外,其每次套现过后一段时间,网宿科技股价均会有明显下滑。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成彦。

成败皆源于CDN

网宿科技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最早开展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和CDN(内容分发网络)业务的厂商之一,而CDN业务让网宿科技得到高速发展。CDN可以使用户就近访问网络,提高网站响应速度或者下载速度。

2009年,网宿科技登陆深交所创业板。2011年开始,网宿科技股价一飞冲天,2014年更是股价涨至141元,成为“创业板中的白马股”。此时,CDN市场由网宿和蓝汛两家垄断了近80%的份额。

到了2016年5月,网宿市值从20亿攀升至530亿,年复合增长92%,几乎一年涨一倍。与此同时,公司净利润增长迅猛,2013年和2014年的同比增幅均超过了100%。

同一时期,电信运营商和云计算厂商瞄向了CDN业务。2015年5月,阿里云发起CDN降价行动,腾讯云等厂商随后跟进。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季度收入中有20%来自CDN业务。

CDN业务受到云计算厂商的冲击,竞争激烈下的价格调整,都导致网宿科技净利润增速放缓。2016年净利润增幅下降至50.14%。当年8月后,网宿科技股价不断下跌。蓝汛全年则毛亏损530万元。

2017年网宿科技股价再度暴跌,4月的一周跌幅就超过65%。当年3月13日,网宿科技曾披露预期净利润最大或下滑30%。董事长刘成彦曾表示,是因为国内CDN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价格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

阿里云并未给网宿喘息之机。2017年3月,阿里云宣布其完成对优酷CDN及视频云业务和团队的整合,整体宽带规模达到40T,全球节点超过1000个,这也意味着其业务规模已超过网宿科技。4月,阿里云宣布CDN再度降价35%。

阿里云视频云总经理朱照远告诉记者,云计算公司对CDN公司的取代就像是火车取代马车,是一种技术上的质变。因对客户而言,也不再只是需要一个CDN产品,而是需要包括CDN在内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这对CDN公司是一次降维打击。

2017年的惨烈厮杀之下,小厂商逐步被清理,门槛进一步提高。在这之后,中国CDN进入牌照时代。虽然最终多方均获得相关牌照,但是市场格局逐步确定,价格敏感性的客户已经基本选择,降价带来的新客效应减弱。

2017年第四季度后,价格基本平稳。天风证券报告显示,网宿科技因其中立的网络对与阿里系、腾讯系有竞争关系的互联网企业具有吸引力,市场份额开始稳定。虽然阿里云和腾讯云等仍有价格下调,但网宿科技已投向海外,先后收购韩国和俄罗斯CDN服务商大量股权。

搭上“边缘计算”概念

边缘计算成为股市题材新贵,网宿科技出现在该题材中。甚至因为涨幅过大,网宿科技收到了深交所关注函。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设备或者数据源头的一侧,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减少网络延迟带来的影响,是对云计算业务的一种补充。这项技术又与5G相联系,应用于自动驾驶、物联网、机器人、工业、医疗等行业。谷歌、英特尔、微软等国际大厂纷纷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三方机构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表示,到202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650亿美元,这其中约有20%为边缘云,市场规模可达到1130亿美元。华为方面曾披露,未来50%的数据处理将来自于边缘计算,而阿里云等厂商也开始陆续推出边缘计算产品。

2016年,网宿科技曾启动CDN到云服务的战略升级,并开始对CDN节点的云化改造,推出相应的云服务产品。在边缘计算方面,其推动CDN节点升级为边缘计算节点,让其具备存储、计算、传输和安全等功能,以便能够支持高频、高交互的海量数据处理。

2018年9月,网宿科技调整募投资金用途。其中,拟投入面向边缘计算的支撑平台项目3.2亿元,云安全项目2.2亿元和计算能力共享平台17.4亿元。为了聚焦核心业务,2019年1月,网宿科技甩货厦门秦淮,也就是IDC业务,希望减少资金投入压力。

不仅如此,参与联通混改后,2018年11月,网宿科技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网宿投资”与中国联通全资子公司“联通创投”发起成立遏制公司“云际智慧”,开展CDN与安全和边缘计算的服务。多家券商报告认为这项合作将推动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发展相关业务。

2018年开始,边缘计算被推向前台。但可以看到的是,其参与的玩家远多于CDN市场,不仅是云计算和CDN公司看好这一市场,硬件和芯片厂商、电信运营商,甚至一些产业联盟和开源社区也开始纷纷入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对于这一市场,网宿科技副总裁李东也曾承认,这是一个需要投入5年以上时间的长期市场。

新京报记者 李云琦 梁辰 编辑 赵泽 吴兴发

发布于 2025-07-08 21:43
收藏
1
上一篇:上交所取消集合竞价疑云散,实为“加时5分钟”创新举措! 下一篇:开户指南,新手必看,四大证券公司开户哪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