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店同药,线上线下为何价格各异之谜揭晓?
线上线下药品价格不同的情况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 "渠道成本差异":线上销售药品的渠道成本相对较低,因为没有实体店铺的租金、水电等费用。而线下药店则需要承担这些固定成本,因此价格会相对较高。
2. "促销和优惠政策":线上药店可能会通过打折、满减、优惠券等方式吸引顾客,这些促销活动会导致线上药品价格低于线下。
3. "物流费用":线上药店通常需要通过快递等方式将药品送达顾客手中,这部分物流费用有时也会反映在药品价格上。
4. "库存管理":线上药店可能采用更灵活的库存管理方式,能够更快地调整库存和价格,而线下药店则可能由于库存管理难度大,价格调整不如线上灵活。
5. "市场竞争":线上线下的药品市场竞争不同,线上药店可能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因此价格战可能更为激烈。
6. "政策因素":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药品定价政策,线上和线下的政策执行也可能有所不同。
7. "品牌和信誉":线下药店可能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专业的咨询等方式来提升品牌形象和顾客信任,这也可能导致价格略高。
8. "药品批零差价":根据国家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可以收取一定的批零差价,这可能是线上和线下价格差异的一个因素。
总之,线上线下药品价格不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渠道时,可以根据自己的
相关内容:
有市民向我们反映,发现在同一家药店,购买同一款药品,线上价格比线下门店要便宜不少,有些常用药差价竟然超过50%以上,这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问题?差价又是如何产生的?

在外卖平台上,国大药房南京西路门店这款20片装散利痛卖13块8,但如果到门店线下购买,价格却要翻一倍。
“这个在平台上十几元,到店买却要27.5元?”市民疑惑。“你在平台下单,自提也可以,上面的优惠是平台给的,跟我们没关系。”
记者走访了六家不同品牌的药房,发现以同款散利痛、甲硝唑 这两种常用药为例,在各家药房线下售卖时,价格基本一致,散利痛在27.5元左右,甲硝唑在32元左右,但到了线上平台,价格就五花八门了,但基本都要比同一家门店的线下便宜不少,最便宜的仅为线下价格的3折左右。“感觉同一家店出的药应该价格差不多,没想到差那么多!”一位消费者拿着账单难以置信,“三盒药线下300,线上才100多!”

甚至在线下药店用上会员折扣,都不如线上划算。药店店员介绍:会员卡第一次69折,平时来都可以打85折。
同店同药,为何线上线下价格会差那么多呢?记者联系上某电商平台,对方表示,药品价格由药店经营者自主定价,在线上购买,会享有一定优惠补贴。而各家平台之间,也在互相“掐架”,希望靠低价、补贴狂轰滥炸,来占据市场,让自己“称霸武林”。
“线上价格是药店自定,但常伴有平台或药企补贴,补贴方式是多元的。”某医药电商负责人透露。

记者随后又联系了多位连锁药房业内人士,对方均表示,同店同药线上价格特别低的,通常就是引流款,因为只有标价低,才能卖得出量。就以“散利痛”为例,线下销售利润约为10%-15%,而在线上,有的甚至是亏损在卖。“线上卖引流商品,我们其实是亏本的。”一位连锁药店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平台佣金高达10%-15%,加上药企让利有限,线上热销款常常是“零毛利甚至负毛利”。
既然没赚头,药店为什么不索性放弃线上业务呢?药店负责人表示,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因为电商能送药上门的便利性,老百姓线上买药的份额日益走高。像他的店,去年线下客户有30%转到了线上,今年上半年,这比例更是直接涨到50%。消费者感慨:“线上方便和便宜。”“很少在线下买。”

如果线上不卖,药的销量大幅降低,就会影响到药店与药厂采购时的定价,采购量高,议价空间才大。“不做线上,客户会选择其他平台。如果销量减半,药厂给我们的进货价每盒可能涨1-2元。”某连锁药店负责人直言。
品牌药房业内人士苦恼:“拒绝合作等于放弃市场,线上只能用低价策略竞争流量,这部分差价由药店自行承担毛利损失。”

还有一些药店品牌旗下的加盟店,线上亏本生意的压力太大,甚至无奈之下只能关门大吉。某中小药店负责人表示:“公司要求我们做线上业务,但我们不愿参与——公司给的进价不降,却要我们在线上打折让利,加上平台高额佣金自理,线上业务根本不划算。”
某连锁药店负责人指出:“平台压力叠加人工、房租成本,导致承接线上订单的门店运营极其困难,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关闭超61家。”

当药房也在通过“卷”价格,来吸引线上客户,不仅改变着人们买药的消费习惯,也直接影响到了实体药店的生存。对此,业内人士也提醒,平台和药店在线上用低价博流量,不仅会使得药房功能退化,也可能导致一些用药风险的发生,需要警惕。品牌药房业内人士强调:“线下药师可提供用药剂量、禁忌等专业服务,而线上渠道完全缺失此类保障。”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警示:“最低价≠最安全,商业及监管部门需强化药价监督,规范互联网用药。”
市场经济,竞争本是常态,也是发展动力,但连标准化生产的药品,都需要通过“卷价格”来吸引客户,来保证自己能获得线上流量,不被市场抛弃,这样的“内卷”需要警惕。万一有商户为省成本跑去非正规渠道“进货”,卖临期药、来源不明药,增加用药风险,这场价格战的背后透支的或许是整个医药零售行业的专业价值和老百姓的健康安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扭转 线上低价“抢客”、线下药房沦为“仓库”的趋势,改变药品零售市场畸形竞争的现状,需要监管部门和整个行业共同寻求答案。
看看新闻记者: 翟煜森
编辑: 杜茜,张予洋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