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陷阱!取现变送现,揭秘“骗!”背后真相!

警惕陷阱!取现变送现,揭秘“骗!”背后真相!"/

这句话是在提醒公众警惕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所谓的“取现金 送现金”通常是指不法分子利用人们贪图小便宜的心理,通过虚假承诺提供取现服务,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或支付手续费,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以下是一些预防此类诈骗的建议:
1. "提高警惕":对于任何要求预先支付费用的现金交易,都要保持警惕。 2. "核实信息":在参与任何金融交易前,务必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交易的真实性。 3. "正规渠道":通过正规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现金取款和转账。 4. "不轻信承诺":对于高额回报或快速致富的承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上当受骗。 5.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透露个人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
公众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相关内容:

“账户被冻结”“数据出错”

需“现金充值”才能解冻?

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说辞

请立刻警惕!

这八成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洗钱陷阱”

近期

多地频发“取现+送现”类诈骗案件

受害者损失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

今天

我们剥开骗局外衣

教你识破这场“现金游戏”背后的致命套路

01

案例1:约炮APP背后的“连环套”

受害人马某下载了一款韩文APP,客服以“约炮需完成三次认证”为由,诱导其充值。前两次小额返现后,马某放松警惕,但后续以“操作失误需修复数据”为由,被要求多次线下送现金“充值”。直到被索要6万元时,马某才惊觉被骗,累计损失14万元。

02

案例2:投资理财的“现金陷阱”

杨某因投资亏损,被短视频博主“投资达人”诱导下载虚假理财APP。前期小额盈利后,平台以“充值排队”为由,要求杨某线下交付20余万元现金给“工作人员”。最终资金无法提现,血本无归。

这两则典型电诈案例虽手法不同

但其套路却一致

诈骗分子均以“小额返利”建立信任

再以“系统故障”“账户冻结”等理由

迫使受害者线下交付现金

与传统转账不同

现金交易更难追溯

诈骗分子借此“洗白”赃款

套路解析:诈骗分子如何一步步“套牢”你?

第一步:抛出“诱饵”,瞄准人性弱点

以“约炮”“刷单”为幌子,利用受害者怕泄露隐私的心理,迫使其不敢报警, 或针对想翻本或贪利者,虚构“高收益、低风险”项目。

第二步:小额返利,打消顾虑

前几次充值后,诈骗分子会迅速返现,甚至多给一点“甜头”,让受害者误以为“平台可靠”。

第三步:制造危机,诱导你线下送现

谎称系统故障,如“账户被冻结”“数据出错”,需“现金充值”才能解冻。 或者谎称“转账会被查,现金更安全”“公司规定只能收现金”。最后利用“心理战术”:“24小时内不送现,之前的钱全没了!”

第四步:持续榨取,直至醒悟

一旦受害者交付现金,诈骗分子会继续编造新理由(如“税费”“保证金”),直到其无力支付或发现被骗。

为什么诈骗分子要“线下交易”?

逃避监管:现金交易无电子痕迹,难以追查资金流向。

快速洗钱:现金可直接通过地下钱庄转移,缩短“黑钱”变“白钱”的时间。

心理操控:线下交付增加了受害者的“沉没成本”,使其更难抽身。

警方提示

1、取现金 + 送现金 = 诈骗!

2、如果有人教您以装修、彩礼、还钱等理由支取现金 ,或者要求您对银行隐瞒真实用途 ,一定就是诈骗!

3、发现被骗后,第一时间保留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并报警。

转自:河南省反诈骗中心

来源: 平安周口

发布于 2025-07-08 23:42
收藏
1
上一篇:纳指ETF投资攻略,在证券公司购买流程详解 下一篇:朱娟离任后,平安现金宝现金管理再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