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财证券解析,创业板新动态下的科创板市场发展趋势洞察

川财证券解析,创业板新动态下的科创板市场发展趋势洞察"/

川财证券在分析创业板推出对科创板市场发展的影响时,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市场定位与差异化": - 创业板市场自2009年推出以来,专注于支持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平台。 - 科创板的推出,旨在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与创业板形成差异化定位。
2. "市场扩容与深化": - 创业板的成功运行,为科创板提供了经验借鉴,包括市场规则、投资者保护等方面。 - 科创板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市场容量,深化市场功能。
3. "企业融资与退出机制": - 创业板市场为众多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 - 科创板的设立,有望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快速发展。
4. "投资者保护与市场稳定": - 创业板市场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科创板提供了有益借鉴。 - 科创板的推出,将进一步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维护市场稳定。
5. "政策支持与市场创新": - 创业板市场的成功,得益于政策支持与市场创新。 - 科创板的设立,同样需要政策支持,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科技创新。
6. "国际影响与竞争力": - 创业

相关内容:

者按: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9年的发展,市场肌理不断升级,市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9年来,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推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将发挥重要作用。新华网陆续推出《科创板大家谈》系列策划,以飨广大网友。本期推出专家解读《川财证券:从创业板推出看科创板市场发展》。

根据1月30日,证监会和上交所密集发布的一系列文件,科创板重点支持的方向主要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明确了科创板实行注册制。

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上交所对上市公司的盈利和营业收入要求有所放宽,但与之配套设计了5套对应的市值指标,对于营业收入和盈利均不设限制的企业,要求其市值不少于40亿元,同时必须为产品空间大、战略意义重要的科创类企业,此外科创板亦支持VIE架构企业。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要求个人投资者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50万元,同时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

从交易及股东减持规则来看,将优化融券交易机制,同时科创板的涨跌幅限制放宽至20%,新股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上市时尚未盈利的公司,控股股东、董监高人员及特定股东在公司实现盈利前不得减持首发前股份。

从退市规则来看,较现有退市规则更为严格,科创板企业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不得提出新的发行上市申请、永久退出市场。此外,出于风险防范和保护投资人的目的,文件也对信息披露监管要求进行了强化。

与其他上市板对比,科创板在上市公司门槛、交易规则的设定上较灵活,但退市规则、投资者要求上更为严格。科创板与新三板都适用注册制,但与新三板不同的是,科创板属于场内市场,上市公司门槛、退市规则也更为严格。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设置上,科创板较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都更为灵活,但随着盈利标准的放松,对上市公司设置了较高的市值要求。

在涨跌幅限制、融资融券、异常波动认定等交易规则的设置上也较其他场内交易板块有所放松,尤其是涨跌幅限制为20%、上市后首个交易日即开放两融,都将使科创板的交易更具活力。

与此同时,科创板在保护投资者和市场交易活跃度之间进行了权衡,对个人投资者的要求介于场内交易板块和新三板之间,并对科创板的终止上市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在退市风险警示后仍不达要求的企业直接终止上市,且不得申请重新上市。

从创业板推出后各板块上市公司家数占比及流通市值占比来看,科创板对A股的资金分流影响或有限。从各板块上市公司家数占比来看,创业板推出前,A股上市公司中主板和中小板分别占比82%和18%,在创业板推出后的1-2年内,创业板上市公司占比经历了较快的提升,至2011年中已升至11%,随后保持平稳增长,至2017年已基本稳定在20%左右,当前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数占比分别为53%、26%和21%。

从各板块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占比来看,创业板对A股整体的资金分流影响较为有限。创业板推出前,A股上市公司中主板和中小板流通市值分别占比95%和5%,创业板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占比在2015年升至7%后也基本保持稳定,当前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占比分别为79%、14%和7%。

从推出创业板的历史经验来看,对A股整体影响较大的阶段为消息公布后至正式推出前,而相关行业的表现则可能存在一定滞后。根据创业板推出前后,A股市场的历史表现来看,有以下特征:

在即将推出创业板的消息公布后至正式推出前这一阶段,市场整体表现较强。自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后6个月内,上证综指最高涨幅达43.70%,而在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上市后,上证综指在短期冲高后震荡回落。

从行业角度来看,成长板块在中长期表现相对更为强势。在创业板正式上市后的3-6个月内表现较好的行业有电子、计算机、传媒等;从更长的时间区间来看,12个月内表现较好的行业有电子、国防军工、计算机等。

从二级子行业角度来看,我们筛选在创业板正式推出一年内,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大于10且总市值排名靠前的医药、电力设备、电子、计算机、机械和基础化工行业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3-6个月内表现较好的二级子行业有半导体、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等;12个月内表现较好的二级子行业有半导体、工程机械、其他元器件、电站设备等。(作者系川财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研究团队)

发布于 2025-07-09 00:21
收藏
1
上一篇:川财证券解读,创业板经验助科创板市场跃升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川财证券深度解析,创业板新规下的科创板市场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