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在即!药企上市新门槛揭秘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在即!药企上市新门槛揭秘"/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于2023正式重启,这是针对特定类型企业(如医药企业)的上市条件调整。第五套上市标准主要是针对那些研发投入大、市场前景广阔但盈利能力尚未达到传统上市标准的企业。
对于药企而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发投入":药企需要证明其有持续的研发投入,这是衡量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2. "市场前景":药企的产品或服务应当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3. "营业收入":根据最新的规定,药企需要满足一定的营业收入要求,例如,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4. "净利润":虽然科创板对净利润的要求相对宽松,但药企仍然需要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5. "市值和财务指标":药企的市值和财务指标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市值、净利润、研发投入等。
具体到药企,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可能包括以下条件:
- "市值":要求公司市值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 - "研发投入":最近一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8%。 - "营业收入":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 "净利润":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 - "持续经营能力":公司应具备持续经营能力,财务状况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上市

相关内容:

沉寂两年后,冰封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正式重启。7月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禾元生物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成为重启后首家按此标准成功过会的IPO企业。


就在半个月前,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宣布,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此次禾元生物的成功过会,标志着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的真正落地。


第五套标准创立的初衷之一,便是扶持创新药行业发展。但这一捷径被部分企业投机取巧,靠几个光鲜亮丽的海归博士履历,攒几条管线就敢上市。这也让第五套标准一度陷入信任危机,乃至冰封。


有了前车之鉴,不少投资者认为,此次第五套标准的重新开放绝非宽松回归,而是一场监管与市场对“真正创新”的校准。


未来,什么样的创新药企才能够通过第五套标准?从禾元生物的经历来看,拥有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能力、产品相对成熟、未来有盈利希望的创新药企,才能有机会叩开科创板的大门。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冰封与重启


2018年科创板横空出世,其中的第五套上市标准,给无商业化产品、无收入、无利润的“三无”公司,提供了一条通道。


这一标准要求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是个特殊行业,一款新药研发起码需要10亿美元、10年时间。这一政策的本意,是为了提供融资通道,促进整个医药产业发展。但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却被一些企业钻了漏洞。前几年,不少企业拉着几个海归博士,攒几条管线,就能以“创新药企”的名义走第五套标准的通道,这些企业上市后破发的不在少数,最终买单的却是投资者。


智翔金泰的上市,把对第五套标准的质疑声音推向最高潮。2023年6月20日,智翔金泰登陆科创板开盘即破发。作为一家"三无公司",当时智翔金泰年营收仅47.52万元、净亏损5.76亿元、净资产为负,却募了35个亿。


不少投资者急了,纷纷质问“为什么这样的公司可以上市?”、“我也想上市,我营收比他多多了”。


自智翔金泰以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大门就此冰封。禾元生物这个倒霉蛋,在剩下的仍在排队的biotech中进展最靠前,正好被挡在门口。


期间,禾元生物并没有寻找其他的融资路径,而是苦守了两年。2022年12月,禾元生物就已经申报科创板IPO,拟募资35.02亿元资金,用于基地建设。2023年1月19日,禾元生物进入问询阶段,此前已介绍历二轮问询并回复,但此后却迟迟未能上会。


此次上会,对于禾元生物来说,或是关乎“存续命脉”的一战。截止2024年末,公司账上资金仅剩1.6亿元,按照过去的烧钱速度,这笔钱撑不了太久。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禾元生物投后估值为51.57亿元达到了标准,终于成功过会,公司的燃眉之急得以暂缓。不过,上会稿显示,本次禾元生物减少了募资金额,从35亿元变成24亿元。


从禾元生物看第五套标准的门槛


作为首家上会的企业,禾元生物被赋予标志性意义。不过,有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当年遭遇的“滑铁卢”在前,投资人普遍认为,此次重启与两年前并不完全一样,融资窗口会窄得多,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跻身其中。


以禾元生物为例,看看重启后的第五套标准门槛:


从营收端来看,禾元生物的收入主要来自科研试剂等非核心产品,核心产品尚未上市,2024年营收仅2522万元。公司净利润在2022至2024三年累计亏损超4.8亿元。经营不好,那么能打动审核委员会的只剩产品和技术了。



禾元生物的核心产品是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HY1001。这款产品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稻米造血”技术,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技术路径具有独创性,还曾登上新闻联播。如果能够顺利上市,其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药物,解决我国血制品依赖进口的"卡脖子"情况。


因此,未来能够走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应该属于这种有真正的创新技术的、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


此外,禾元生物的核心产品已经进入三期临床阶段,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四季度获批上市并实现快速放量销售。销售网络上,禾元生物与国药控股、贝达药业等签订经销协议,已经完成了全国30余个省市区域的销售网络布局。公司预计,2027年有望实现盈利


之前规定创新药有临床二期数据就可以申报上市。但看起来,只靠二期临床数据可能还是难以满足过会要求,需要有更多扎实中后期临床数据,甚至启动三期临床,才有更大的可能通过审核。


禾元生物算是给一众创新药企打了个样,下一个把握住第五套标准的幸运儿会是谁呢?


撰稿丨方涛之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丨晨曦

插图丨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发布于 2025-07-09 00:37
收藏
1
上一篇:A股印钞机揭秘,3家大金融巨头净利率全超100%,最高达3593%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