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又一知名银行App“崩”了,用户体验受影响,原因成焦点

热议!又一知名银行App“崩”了,用户体验受影响,原因成焦点"/

最近,又一知名银行App出现了故障,引发了公众的热议。这次故障可能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App进行银行业务操作,如转账、查询账户信息等。以下是关于此次事件的详细情况:
1. 故障发生时间:据网友反映,此次故障发生在某知名银行App上线后不久,具体时间尚不明确。
2. 影响范围:此次故障可能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用户,尤其是该银行App的用户。
3. 故障原因: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故障的具体原因。但根据网友反映,故障可能与服务器、网络等技术问题有关。
4. 用户反馈:许多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此次故障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希望银行能够尽快解决。
5. 银行回应:针对此次故障,该银行已通过官方渠道向用户道歉,并表示正在全力排查故障原因,尽快恢复App的正常运行。
6. 专家建议:业内人士表示,银行App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较强的稳定性。此次故障暴露出银行在技术、运维等方面仍需加强。
总之,此次知名银行App故障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希望银行能够认真对待,加强技术运维,确保用户权益不受损害。同时,也希望广大用户能够理性看待此类事件,不要过度恐慌。

相关内容: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了

再次引发投资者

对于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关注


6月6日一早,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兴业银行手机银行出现故障。更有网友称,银行卡也无法使用,客服也打不通。针对上述信息,兴业银行客服人员回应称,是由于该行手机银行目前正在升级。随后,当日上午11时左右,该行手机APP的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等功能恢复正常使用。


记者留意到,近段时间以来,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的系统故障屡有发生,不仅部分软件“崩”上热搜,更有少数金融机构因系统宕机几度遭到监管点名,敲响行业信息系统畅通安全警钟。


事实上,随着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近年来金融业尤其是银行机构持续“重金”加码信息技术投入,行业金融科技投入金额快速增长。2022年,国有六大行、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金额均超过百亿元。


信息系统故障屡发


6月6日,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兴业银行手机银行“崩了”。此外,还有网友称,“以为只是天天宝不能用,没想到银行卡也不能用了。”


针对上述信息,记者从兴业银行客服人员处了解到,前述情况主要是由于该行手机银行目前正在升级,建议客户可以稍后再进行尝试。当日上午11时左右,有兴业银行客户向记者反映,该行手机APP的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等功能均已恢复正常使用。


记者留意到,兴业银行曾于6月5日在网站发布公告称,为提升系统应急能力,该行将于6月10日、6月11日凌晨02:30-06:00开展核心业务系统异地灾备切换演练及相关系统定期维护工作,届时部分服务将受影响。


实际上,前述这类系统“瘫痪”事件在业内并不少见。


去年7月23日,招商银行就曾因APP登录出现问题冲上热搜,该行随后回应称,系短暂网络故障导致;11月16日上午,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反映建设银行手机APP转账不成功,引发广泛关注,该行工作人员彼时表示,是由于系统进行升级维护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银行科技部门内部,一个业务系统非正常停止服务时间超过20分钟就算是比较大的故障;如果是核心业务系统中的某个模块出现故障超过半个小时那就是非常严重的事故


有金融工程师则介绍称,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一般是部署在总行层级。如果核心业务系统中的某一模块出现了不可用,那么全国各地的相关的业务都会受到影响。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越来越像一个拥有银行牌照的IT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才是关键。”


有机构因系统宕机

被采取监管措施


与银行相似,券商的交易系统宕机同样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钱包”。


2022年3月14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招商证券交易系统出现系统故障,从而导致部分客户未能及时收到成交回报信息、撤单交易受影响,“招商证券崩了”的话题冲上热搜榜。


这次系统故障问题也引来监管的重视。4月2日,深圳证监局对招商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要求招商证券进一步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的统筹规划,充分了解系统架构及内部运行机制,并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报送整改报告。


“投资者与证券公司间属于服务合同关系,有义务向投资者提供正常的网络交易服务,证券公司APP无法登录、无法交易等行为均属违约。”彼时,有律师如是提醒大众投资者。


不过,3个月的整改期还没过,招商证券再度因系统宕机问题引发争议。去年5月16日,有投资者反映称,登录招商证券PC与APP端均出现错误无法交易。因内部管理存在漏洞,证监会对招商证券及相关责任人采取警示监管措施。


无独有偶,就在招商证券出现第二次故障的当天,华西证券APP也出现了故障。次日,还有投资者表示,国信证券交易软件APP行情也一度无法刷新。


根据《证券公司投资者保护状况评价报告(2022)》显示,2021年度因交易系统稳定性被投诉的证券公司有79家,累计被投诉944次。主要投诉事由有页面无法访问、交易信息显示错误、无法及时成交或撤单、无法正常登录等情况,特别是在市场行情转换的时间点,对投资者股票交易造成一定影响;以及证券公司服务人员无法准确定位故障原因,使得解决问题周期过长。


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别于手机银行APP,证券交易系统更需重点关注软件测试环节中的各项痛点,做好全面的测试,从而降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发生频率。


深观察:

银行“重金”加码金融科技投入

个人手机银行使用痛点仍存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国有六大行手机银行客户数总计已超20亿户,相较于2018年底翻了一倍。这也意味着,手机银行APP已经成为零售银行服务和经营的主阵地。


客群迅速壮大的同时,个人手机银行使用痛点仍存。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在零售数字金融渠道方面,约23.7%的用户质疑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担心隐私泄露和资金安全。同时,部分用户关注操作流畅性,约22.6%的用户认为手机银行系统运行不稳定,会遇到闪退、卡顿等情况。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曾发文指出,当前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往往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即重技术开发而轻日常运营重注册用户而轻活跃用户重产品部署而轻用户体验


作为银行构建数字化平台的核心渠道入口,手机银行APP的运营情况还是检验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此背景下,各家银行拿出“真金白银”加码金融科技建设,其中就包括发力APP生态搭建。


记者梳理42家上市银行2022年报发现,在公布了金融科技数据的24家银行中,有23家的金融科技投入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国有六大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金额均超过百亿元,合计高达1165.49亿元;而在股份行中,招商银行的科技投入也超过了百亿元。


大型银行固然有着金融科技投入的绝对优势,但记者观察发现,一方面,仍然有大量中小银行难以支撑海量的资金投入,数字化能力和水平明显落后于行业;而另一方面,随着移动金融的发展,手机银行客户数急剧上升,商业银行数据中心同样面临着巨大考验,资源不足、数据孤岛、业务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有所显现,针对已有的银行数据中心IT架构转型刻不容缓。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部门与行业对于数据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持续上升,为金融机构数据化转型方向指明清晰路径。2022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要强化金融科技治理、加强数据能力建设、建设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深化数字技术金融应用、深化金融服务智慧再造等重点任务。



来源: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南都·湾财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布于 2025-07-09 04:34
收藏
1
上一篇:经理您好,融资融券操作指南,了解融资融券要求与融资规则 下一篇:手机银行系统故障频发揭秘,巨额投资背后,用户体验痛点依旧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