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7天反遭50万索赔!揭秘“网红”签约背后的诈骗连环陷阱→

直播7天反遭50万索赔!揭秘“网红”签约背后的诈骗连环陷阱→"/

标题:直播7天反被索赔50万元!警惕“网红”签约骗局连环套
正文:
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成为“网红”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不少诈骗陷阱。近日,就有一位网友在尝试签约成为“网红”的过程中,不幸陷入了连环诈骗,7天时间就被索赔高达50万元!
【事件回顾】
据了解,这位网友通过网络平台结识了一名自称是某知名直播平台经纪人的男子。在经过一番交流后,该男子表示愿意帮助其签约成为平台主播。然而,在签约过程中,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首先,该男子以“平台审核”、“保证金”等为由,要求网友支付5000元。网友觉得数额不大,便同意了。随后,男子又以“推广费用”、“培训费用”等为由,陆续向网友索要费用,共计50万元。
在支付了前几笔费用后,网友开始怀疑这可能是骗局。然而,当其提出退款时,却发现已经被拉黑,无法联系到对方。
【揭秘诈骗连环套】
通过这起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网红”签约诈骗通常有以下特点:
1. 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子通常以成为知名主播、获得高额收入等为诱饵,吸引受害者上钩。
2. 逐步增加费用:在受害者支付少量费用后,骗子会以各种理由要求继续支付

相关内容:

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网络主播成为很多年轻人心中的热门职业。“月入过万,无经验要求,包培训包推广”,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是不是很心动?然而,一男子和经纪公司签约后,仅仅直播了7天,就被公司索赔50万元违约金,这是怎么回事?

本想签约当“主播”

反被索赔高额违约金

麦芽是一位网络游戏爱好者,偶然看到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正在招聘主播,承诺“保底薪资5000元,小白也能上,包培训包推广”。“我问如果有一天我不想播了,需要赔钱吗?他说不用,我就签了。”

签约之后,麦芽发现公司既没有进行上播前的专业培训,直播时更没有预期的运营支持,直播几天后,因直播时没有一人观看,麦芽提出解约。然而,公司却拿出了他入职时签下的合同,告知其构成违约,按照合同要赔偿50万元违约金,将对他提起仲裁或起诉。

经过多轮协商,最终公司将解约费用从50万元降到了2万元,最终又降到了2500元,麦芽支付后,和公司签订了一份解约协议。

看似普通合同纠纷

实则隐藏诈骗连环套

在这家公司,和麦芽有相同经历的主播还有好几位,但他们因违约金过高等问题,没有与公司就解约事宜协商一致,之后公司将他们告上法庭,提起仲裁和民事诉讼。要求主播支付违约金、赔偿预期收益、支付直播间装修或租赁费用等,金额最多的要求赔偿上百万元。

然而,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却发现公司提交的合同暗藏玄机。

法官介绍,一份在法庭展示的合同原件是经过重复装订的。“它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与中间三页,纸张和字体明显不一样。中间三页是对于双方权利义务、法律关系以及违约责任的一个约定条款。在审理角度来说,这三页恰恰是这份合同的关键。”

当法官要求公司负责人对此情况作出解释说明时,负责人却在庭后提出了撤回起诉的申请,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法官的警觉。法官称,根据庭审情况及庭后当事人的行为反应来看,存在替换证据的行为,属于虚假诉讼,因而不准许他撤回起诉,并作出处罚20万元的司法惩罚决定,同时将相关犯罪线索移送给公安机关。

从薪资引诱到违约陷阱

诈骗团伙步步设套

经过司法机关调查,这家公司竟然是一个专门以诈骗签约主播盈利的团伙,从高薪诱惑到违约陷阱,主播们如何一步步落入公司的圈套中?

徐某是这家公司负责人,他在网络上发现主播与经纪公司的纠纷案件层出不穷,便动起了歪脑筋,编织起了“网红孵化”骗局。骗局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广撒网、不设门槛地招募主播,以保底薪资引诱签订经纪合同。

第二步:在主播直播的过程中,公司对主播采取“放养”策略,不提供任何运营服务,之后肆意认定违约,让主播被迫或者主动提出解约。

比如以小号的方式加主播微信,向主播打探直播公司的信息,或私下向主播发送1314、520数额的红包。如果主播说出公司信息或私下接收打赏,就以此向主播要求索赔。主播因无直播收益到其他平台直播,被告人不仅不制止,还故意纵容以收集主播违约的证据。有主播直播一个月,但只拿到了40元工资。

最后一步:在主播提出解约的时候,公司拿合同向主播索要高额违约金,通过威胁要进行诉讼或仲裁,骗取主播支付赔偿金。

徐某等人通过对签约主播提起仲裁或诉讼予以施压的方式,获取14名签约主播赔付款22.57万元。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徐某等4人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

9名网络主播被同一家公司起诉

此类骗局在全国多地发生,19岁的晓棠来自山东菏泽,她也是这类案件中的一名被告。当时,晓棠收到一条自称MCN公司的私信,沟通过程中,这家公司为晓棠规划出了赚钱的路。例如,她可以进行好物分享,有人购买,她就会获得佣金。

当晓棠担心做得不好会有什么后果,对方告诉她,账号由公司提供,如果做得不好,只需要把账号归还给公司就行。

晓棠针对合同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了质疑。比如,合同规定,博主每月直播不少于24天,每天直播的时长不少于3个小时。晓棠因为住在宿舍,没有直播的环境。对此,公司承诺晓棠不需要直播,可以按照自己合适的时间来,这份合同只是个模板,没有实质性作用。

双方在线上签好了合同之后,公司的运营人员经常给她发一些文档,例如“直播话术结构和逻辑模板”等。学习了这些文档之后,运营人员还为晓棠约了菏泽当地的摄影师,进行视频拍摄。

然而,所谓的拍摄并未提供专业设备,妆造由晓棠自己完成,拍摄现场只有一个人。每次拍摄结束后,运营人员都会发一张转账截图,包含场地费、拍摄人员费用等,让晓棠进行确认。

晓棠一共拍摄了三次,公司为她制作了八九个视频。这些视频发布后涨粉量和播放量都不理想。运营人员称,公司花钱为她购买了推广服务,还把花费的截图发给她确认。

随后,公司又要求晓棠直播,“他们说直播对我的号有好处,我说沟通的时候是不要求直播的,但他们说合同上是要求直播的。我就拒绝了他们。”

没想到几天后,她就被诉至法院,被索赔违约金、经济损失、律师费等共26万多元。除了晓棠,这家MCN公司还起诉了另外8名签约主播,他们来自山东、河南等不同地方。

法院:MCN公司未尽合同义务

对其主张不予支持

这些案件陆续开庭审理。从合同履行情况来看,法院审理认为,MCN公司并未按照合同约定,对签约主播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孵化,而是仅发送几份文档,不足以证明其尽到了培训、孵化的相应合同义务。

针对原告MCN公司主张的购买账号、购买推广服务、拍摄等费用,法院审理认为,这些费用不符合市场一般价格情况,而且收款主体方身份不明;无法证明公司实际支出了购买推广服务的费用,用于主播的账号引流。因此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调查发现,在起诉晓棠之后,这家MCN公司的负责人和另一名股东,在山东又成立了一家开展相同业务的机构。法官怀疑,原告想用新的传媒公司名号故伎重施,就向其示明,怀疑其公司从注册到最后提起诉讼都是设计好的。

在法官的释法说理后,原告MCN公司提出了撤诉申请。目前,法院已将相关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网络主播签约如何防坑?

法官提示紧盯三点

法官提示,签订合同时重要条款要仔细查看,权利义务要一再确认,不可听信公司口头承诺而盲目签约。

主播在与经纪公司签订合同时,要紧盯三处:

关注合同中规定的直播时长是否合理。不仅要关注一个月播几天休几天,每天直播时长有多久,还要警惕合同中“每天直播8小时起”这样的陷阱,8小时和8小时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后者没有时间上限。

确保合同中对违约情形有明确的约定。比如迟播几分钟扣多少钱,直播要符合平台的哪些规定,这些主要的违约情形应当明确告知主播。特别要关注“等等”“类似”这种模糊的文字表述,可能暗藏套路陷阱。

仔细查看解约条款是否遵循权利对等原则。合同的订立要遵循平等自愿原则,比如仅公司可任意解约,主播不得解约,一方有天价违约金而另一方没有限制,这些都属于霸王条款。

另外,法官还强调,在面对“无责任底薪”“包推荐包扶持”“高提成”等口头承诺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轻易被诱惑。签约前要核查公司的资质、实力,了解公司是否有成功的运营案例,以及是否有民事诉讼或仲裁的过往记录。

总台央视记者/张赛 陈梦豪

来源: 央视新闻

发布于 2025-07-09 20:25
收藏
1
上一篇:公积金账户查询攻略,轻松掌握账号查找方法 下一篇:素人网红养成记直播7天惊曝倒赔50万,揭秘“天价陷阱”背后的直播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