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网红养成记直播7天惊曝倒赔50万,揭秘“天价陷阱”背后的直播乱象
标题:直播7天倒赔公司50万?揭秘“素人网红养成记”背后的天价陷阱
近日,一则关于“素人网红养成记”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一些素人通过参加网红养成计划,在短短7天内竟然倒赔了公司50万元。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天价陷阱?本文将为您揭秘。
一、素人网红养成计划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的兴起,网红产业迅速发展。很多公司看中了这一市场,纷纷推出各种网红养成计划,吸引大量素人加入。这些计划承诺,只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和实践,素人就能成为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红。
二、天价陷阱揭秘
1. 收费高昂的培训费
参加网红养成计划,首先要支付高额的培训费。据了解,这些培训费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然而,这些培训内容往往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并不能真正帮助素人提升直播技巧。
2. 虚假宣传,误导素人
很多网红养成计划公司在宣传时,会夸大培训效果,声称学员通过培训后能迅速获得大量粉丝。但实际上,这些承诺往往难以实现。一些素人因为被虚假宣传所误导,投入大量资金,最终却一无所获。
3. 虚假粉丝,数据作假
为了提升学员的知名度,一些网红养成计划公司会通过购买虚假粉丝、数据
相关内容:
来源:央视网
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网络主播成为很多年轻人心中的热门职业。“月入过万,无经验要求,包培训包推广”,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是不是很心动?然而,一男子和经纪公司签约后,仅仅直播了7天,就被公司索赔50万元违约金,这是怎么回事?
本想签约当主播
谁料暗藏连环陷阱
麦芽是一位网络游戏爱好者,偶然看到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正在招聘主播,承诺“保底薪资5000元,小白也能上,包培训包推广”。“我问如果有一天我不想播了,需要赔钱吗?他说不用,我就签了。”
签约之后,麦芽发现公司既没有进行上播前的专业培训,直播时更没有预期的运营支持,直播几天后,因直播时没有一人观看,麦芽提出解约。然而,公司却拿出了他入职时签下的合同,告知其构成违约,按照合同要赔偿50万元违约金,将对他提起仲裁或起诉。
经过多轮协商,最终公司将解约费用从50万元降到了2万元,最终又降到了2500元,麦芽支付后,和公司签订了一份解约协议。
在这家公司,和麦芽有相同经历的主播还有好几位,但他们因违约金过高等问题,没有与公司就解约事宜协商一致,之后公司将他们告上法庭,提起仲裁和民事诉讼。要求主播支付违约金、赔偿预期收益、支付直播间装修或租赁费用等,金额最多的要求赔偿上百万元。
然而,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却发现公司提交的合同暗藏玄机。
法官介绍,一份在法庭展示的合同原件是经过重复装订的。“它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与中间三页,纸张和字体明显不一样。中间三页是对于双方权利义务、法律关系以及违约责任的一个约定条款。在审理角度来说,这三页恰恰是这份合同的关键。”

当法官要求公司负责人对此情况作出解释说明时,负责人却在庭后提出了撤回起诉的申请,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法官的警觉。法官称,根据庭审情况及庭后当事人的行为反应来看,存在替换证据的行为,属于虚假诉讼,因而不准许他撤回起诉,并作出处罚20万元的司法惩罚决定,同时将相关犯罪线索移送给公安机关。
从薪资引诱到违约陷阱
诈骗团伙设下连环套
经过司法机关调查,这家公司竟然是一个专门以诈骗签约主播盈利的团伙,从高薪诱惑到违约陷阱,主播们如何一步步落入公司的圈套中?
徐某是这家公司负责人,他在网络上发现主播与经纪公司的纠纷案件层出不穷,便动起了歪脑筋,编织起了“网红孵化”骗局。骗局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广撒网、不设门槛地招募主播,以保底薪资引诱签订经纪合同。
第二步:在主播直播的过程中,公司对主播采取“放养”策略,不提供任何运营服务,之后肆意认定违约,让主播被迫或者主动提出解约。
比如以小号的方式加主播微信,向主播打探直播公司的信息,或私下向主播发送1314、520数额的红包。如果主播说出公司信息或私下接收打赏,就以此向主播要求索赔。主播因无直播收益到其他平台直播,被告人不仅不制止,还故意纵容以收集主播违约的证据。有主播直播一个月,但只拿到了40元工资。

最后一步:在主播提出解约的时候,公司拿合同向主播索要高额违约金,通过威胁要进行诉讼或仲裁,骗取主播支付赔偿金。
徐某等人通过对签约主播提起仲裁或诉讼予以施压的方式,获取14名签约主播赔付款22.57万元。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徐某等4人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
九名主播被同一家MCN起诉
法院判了
此类骗局在全国多地发生,19岁的晓棠来自山东菏泽,她也是这类案件中的一名被告。当时,晓棠收到一条自称MCN公司的私信,沟通过程中,这家公司为晓棠规划出了赚钱的路。例如,她可以进行好物分享,有人购买,她就会获得佣金。
当晓棠担心做得不好会有什么后果,对方告诉她,账号由公司提供,如果做得不好,只需要把账号归还给公司就行。
晓棠针对合同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了质疑。比如,合同规定,博主每月直播不少于24天,每天直播的时长不少于3个小时。晓棠因为住在宿舍,没有直播的环境。对此,公司承诺晓棠不需要直播,可以按照自己合适的时间来,这份合同只是个模板,没有实质性作用。
双方在线上签好了合同之后,公司的运营人员经常给她发一些文档,例如“直播话术结构和逻辑模板”等。学习了这些文档之后,运营人员还为晓棠约了菏泽当地的摄影师,进行视频拍摄。
然而,所谓的拍摄并未提供专业设备,妆造由晓棠自己完成,拍摄现场只有一个人。每次拍摄结束后,运营人员都会发一张转账截图,包含场地费、拍摄人员费用等,让晓棠进行确认。
晓棠一共拍摄了三次,公司为她制作了八九个视频。这些视频发布后涨粉量和播放量都不理想。运营人员称,公司花钱为她购买了推广服务,还把花费的截图发给她确认。
随后,公司又要求晓棠直播,“他们说直播对我的号有好处,我说沟通的时候是不要求直播的,但他们说合同上是要求直播的。我就拒绝了他们。”

没想到几天后,她就被诉至法院,被索赔违约金、经济损失、律师费等共26万多元。除了晓棠,这家MCN公司还起诉了另外8名签约主播,他们来自山东、河南等不同地方。
这些案件陆续开庭审理。从合同履行情况来看,法院审理认为,MCN公司并未按照合同约定,对签约主播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孵化,而是仅发送几份文档,不足以证明其尽到了培训、孵化的相应合同义务。
针对原告MCN公司主张的购买账号、购买推广服务、拍摄等费用,法院审理认为,这些费用不符合市场一般价格情况,而且收款主体方身份不明;无法证明公司实际支出了购买推广服务的费用,用于主播的账号引流。因此法院不予支持原告的主张。
法官调查发现,在起诉晓棠之后,这家MCN公司的负责人和另一名股东,在山东又成立了一家开展相同业务的机构。法官怀疑,原告想用新的传媒公司名号故伎重施,就向其示明,怀疑其公司从注册到最后提起诉讼都是设计好的。
在法官的释法说理后,原告MCN公司提出了撤诉申请。目前,法院已将相关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网络主播签约如何防坑?
法官提示紧盯三点
法官提示,签订合同时重要条款要仔细查看,权利义务要一再确认,不可听信公司口头承诺而盲目签约。
主播在与经纪公司签订合同时,要紧盯三处:
关注合同中规定的直播时长是否合理。不仅要关注一个月播几天休几天,每天直播时长有多久,还要警惕合同中“每天直播8小时起”这样的陷阱,8小时和8小时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后者没有时间上限。
确保合同中对违约情形有明确的约定。比如迟播几分钟扣多少钱,直播要符合平台的哪些规定,这些主要的违约情形应当明确告知主播。特别要关注“等等”“类似”这种模糊的文字表述,可能暗藏套路陷阱。
仔细查看解约条款是否遵循权利对等原则。合同的订立要遵循平等自愿原则,比如仅公司可任意解约,主播不得解约,一方有天价违约金而另一方没有限制,这些都属于霸王条款。
另外,法官还强调,在面对“无责任底薪”“包推荐包扶持”“高提成”等口头承诺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轻易被诱惑。签约前要核查公司的资质、实力,了解公司是否有成功的运营案例,以及是否有民事诉讼或仲裁的过往记录。
来 源丨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