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盛极一时的华夏人寿突变,内部发文减员控薪,究竟怎么了?

曾盛极一时的华夏人寿突变,内部发文减员控薪,究竟怎么了?"/

华夏人寿近期内部发文减员控薪,这一举措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保险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公司都在寻求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率的方法。
2. "业绩压力":如果华夏人寿的业绩未能达到预期,公司可能会采取减员控薪的措施来降低成本。
3. "合规与监管":保险行业受到严格的监管,公司可能需要调整内部结构以符合新的监管要求。
4. "战略调整":公司可能正在进行战略调整,如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业务等,这可能导致部分岗位的减少。
5. "财务状况":如果华夏人寿的财务状况不佳,为了维持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可能需要采取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原因并非相互独立,可能存在交叉和重叠。华夏人寿的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公司的官方公告和行业分析来综合判断。对于这一举措,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其对公司长期发展的影响,以及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相关内容:

quote> 日前,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人寿”)内部发文2019年减编减员控薪,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曾几何时,创造“华夏速度”、保费呈现几何式翻倍增长的华夏人寿是何等风光。

“华夏人寿当前最重要的不是保费和增速,而是资本和风险。”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分析称,华夏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靠分出保费及内部融资稳定、杠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等,这都是其如今面临的棘手难题。

减员主要针对内勤岗

对于减员控薪的消息,有媒体向华夏人寿核实确为事实。经济导报记者拿到的疑似内部文件显示,华夏人寿董事会最新减编减员控制薪酬要求,总公司编制核减21个。

具体而言,核减后,以部门为单位,在2月底之前减员5%,基数为部门现有人数。核算减员人数不足1人的部门,至少应减员1人,如不减员,则公司直接核减部门薪资成本总量的5%。确实无法完成减员任务的部门,每少减员1人,部门薪资成本总量核减5%。

华夏人寿还计划,总公司上半年内将撤销部分工作宽度和深度不足的职能部门和功能处,下半年将择机另行减员5%。

不仅总公司层面,华夏人寿对分公司减员也有相应指标。

华夏人寿要求,分公司2019年度后线人力成本总量在下达标准内核减5%,年度结余部分的50%留存分公司自主使用。减员方面与总公司指标类似,华夏人寿分公司须在2月底前减员5%,基数为现有后线人员数量;减员不达标的,再核减人力成本总量10%。下半年减员安排另行研究。

华夏人寿强调,减员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各种关系人员均不在照顾之列。据了解,华夏人寿目前内勤已超万人,此次调整也主要针对内勤岗位。

对于上述“大手笔”减员,华夏保险党委书记、总裁赵子良称,是向日前任正非“放弃平庸员工”看齐。他表示,“华夏保险实行末位淘汰、减员增效已有多年。”

保费增速迅猛 利润增速却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华夏人寿成立于2006年12月,总部设在北京,注册资金153亿元,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根据华夏保险官网数据,截至目前,其已成立北京、河南、江苏、山东、陕西、安徽、内蒙古、湖南、四川、青岛、云南、河北、广东、浙江、上海、苏州、宁波、深圳、天津、无锡、江西、海南、东莞、黑龙江24家分公司,152家中心支公司(含3家在筹),497家支公司和营销服务部(含35家在筹)。

华夏人寿最为业界熟知的还是“华夏速度”,近年来保费规模增速迅猛。

数据显示,2013年该公司年度保费372亿元,市场第九;2014年年度保费715亿元,市场第七;2015年年度保费1609亿元,跻身市场前四;2016年年度保费1815亿元,排名保持市场第四;2017年华夏保险个险业务年度新单标保突破100亿元,成为寿险行业第7家个险年度新单标准保费超百亿公司。

日前,华夏人寿官方发布的2018成绩单显示,2018年公司总资产达5131亿元;监管口径统计的总保费为2306亿元,同比增长32%;原保费为1583亿元,市场排名第四(排名截至2018年11月),较2017年870亿元增长81.95%。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人寿经营业绩的增长,并未迎来利润的大幅提升。数据显示,华夏人寿2018年实现净利润31亿,较2017年的43亿同比下降27.9%;公司规模人力由2017年的28万提升至50万人。

此外,风险方面,截至2018年三季末,华夏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3.9%,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9.5%。

“从偿付能力来看,华夏人寿近3年来的综合能力充足率一直维持在125%左右。如果考虑该公司近年保费规模不断扩张,并未增资,也未发行债券的事实,由此分析华夏人寿近年来或许主要依靠大比例分出保费维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稳定。”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华夏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一旦跌破120%,或许会导致其负债端成本与投资端收益的不匹配。

部分险企选择年底降薪

前有西南证券裁撤投行部门传闻,后有华夏人寿发文减员控薪。事实上,在如今经济大环境下,无论是保险业,还是基金证券行业,金融业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

日前,有接近西南证券的人士回应裁撤部门传言不实。实际上,券商毋需减员,因为证券业员工的出走离职已是不争的事实。

“以前红火的时候,人人艳羡我们这行的福利待遇。”在北京某券商公司工作的于女士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去年平均到手的月薪仅有数千元,还不及普通北京白领。”她坦言,“去公司的时间也比以前少了许多,去了也没啥事。”

每到年终岁末,行业降薪传闻就会四起,其实这并不准确。尤其是金融业,奖金绩效从来都是与业绩完成情况紧密挂钩的,降的并非职级工资,而是奖金。

以保险公司为例,在展业越来越难推进的当下,前线保险业务员做业务的佣金不仅不会下调,反而有可能增加几个百分点。只不过,由于保费增速放缓,保险机构一般会视完成任务量的程度对管理层奖惩,同时压缩内勤人员薪资待遇。

“往年年末,公司为冲量,常常会要求内勤员工统一购买自己的保险产品。”一家大型上市险企山东分公司内勤王勇海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他入司5年内,为响应公司要求,已经为自己和家人购置了超过5份保险。

在王勇海看来,今年公司效益比往年还要差一点,开门红首月没有再让员工买保险倒是有点出乎意料。“不过,整个分公司的奖金总指标已经确定了,平均到全省16市分支所有内勤人员,人均只有千元。”王勇海表示心已“凉凉”,“其实从下半年每月递减的奖金也能看出来,年终奖别太指望了”。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重新下文强调任务考核的险企不在少数。一家寿险公司山东区域业务负责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从总公司到二级机构,下半年一再强调任务完成进度,最终底线就是‘不允许出现负增长’。”

“虽然公司定的‘底线’并不低,但在这个大环境下,做业务确实越来越难了。”这位寿险公司负责人直言,“往年个险业务还能出现亿元大单,照现在的光景,不敢想了。”

发布于 2025-07-10 00:16
收藏
1
上一篇:开公司社保账户必备攻略,这些资料少一样都办不成 下一篇:警惕!这种“刷单”信息千万别信,揭秘其深藏的套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