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公斤却按3公斤计费”?记者实测8家快递收费标准曝光
这种情况下,快递公司可能采用了“四舍五入”或者“按最高重量计费”的规则。这种收费方式在快递行业中并不罕见,目的是为了简化计费流程,减少因重量计算而产生的争议。
记者实测8家快递公司的结果可能如下:
1. "快递公司A":2.1公斤按照3公斤收费。
2. "快递公司B":2.1公斤按照2公斤收费。
3. "快递公司C":2.1公斤按照2.1公斤收费。
4. "快递公司D":2.1公斤按照3公斤收费。
5. "快递公司E":2.1公斤按照2.1公斤收费。
6. "快递公司F":2.1公斤按照3公斤收费。
7. "快递公司G":2.1公斤按照2公斤收费。
8. "快递公司H":2.1公斤按照2.1公斤收费。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快递公司对于2.1公斤的包裹有不同的计费标准。有些公司可能确实按照3公斤收费,而其他公司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费。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 "计费规则不同":不同的快递公司可能有不同的计费规则,有的公司可能采用四舍五入,有的则可能按照实际重量计算。
- "客户协议":有些快递公司可能在客户协议中明确规定了计费
相关内容:
寄快递2.1公斤被算3公斤收费?
实测8家快递,一半在玩"向上取整"的把戏。这种变相涨价该停了。

最近记者实测了顺丰京东等8家快递,用2.7公斤包裹市内互寄。结果京东、申通、圆通、极兔直接按3公斤甚至4公斤收费。有快递员张口就来"2.1公斤也算3公斤"。顺丰、EMS、中通倒是老实按实际重量算。同样2.7公斤的包裹,有人收12块,有人收16块,差出一顿早饭钱。
快递柜上秤数字跳得比心跳还快。2.71公斤硬是抹零成3公斤,多收的钱够买瓶水。新国标去年就规定了,计费重量必须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这些公司装看不见。首重+续重的规矩被玩坏了,续重部分"不足1公斤按1公斤"成了潜规则。和商家"反向抹零"一个套路。

问题在于没人告诉你规则变了。寄件时快递员埋头扫码,手机页面跳转飞快。等看到电子存根才发现计费重量比实际多出半公斤。记者测的八个件里,四个都在这么干。算笔账更吓人:去年全国快递业务量1100亿件,哪怕只有1%被"向上取整",每单多收2元,一年就是22亿。
快递柜贴着"秤已校准"的标签。可计费秤和收费系统怕是两套标准。2.7公斤包裹贴出4公斤标签的魔幻操作,比注水肉还离谱。快递员那句"2.1公斤算3公斤"听着就来气。消费者协会早说过,这类行为涉嫌价格欺诈。
续重多收几块钱。看着不多。积少成多呢?双十一三十个快递就是百来块。监管部门该动真格了。去年新规实施时轰轰烈烈查过一轮"虚重",现在又死灰复燃。下次寄件记得盯着秤看。该较真时别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