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炒股“小白”邂逅“财经博主”,揭秘这位“资深分析师”背后的真实面目
当炒股“小白”遇上“财经博主”,起底这位“资深分析师”真面目,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和考量:
1. "背景调查":
- "教育背景":了解“资深分析师”的教育背景,是否具有财经、金融等相关专业学位。
- "工作经验":调查其从业经历,是否在知名金融机构或研究机构工作过。
- "认证资格":查看其是否拥有CFA、CPA等财经领域的专业认证。
2. "业绩分析":
- "历史业绩":研究其过去推荐的股票或投资策略的业绩,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
- "回测分析":对过去的推荐进行回测,验证其推荐的合理性。
3. "内容质量":
- "信息来源":分析其提供的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是否有自己的独立分析。
- "逻辑性":评估其分析报告的逻辑性和专业性。
4. "社交媒体互动":
- "粉丝数量":虽然粉丝数量不能完全代表专业水平,但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 "互动质量":观察其与粉丝的互动,是否能够耐心解答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5. "潜在利益冲突":
- "广告和推广":查看其是否频繁推荐特定的股票或产品,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 "个人投资":了解其个人投资组合,是否存在与推荐股票的利益冲突。
6
相关内容:

家住上海徐汇的小覃是个炒股小白,手头上有点钱总想着杀进股市发点小财。2020年3月底,她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叫“M玲玲”的财经大V,是位“美女”博主,一直在网上发布炒股盈利的消息,还说加会员可以带着一起炒股,做着发财梦的小覃私信对方后互相加了微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女博主要求小覃事先支付“会员费”,才能跟着她投资炒股。

小覃为了早点赚到钱,第一次交了2000元“入会费”,对方说交钱后就会推荐好的股票;第二次又说交2000元“学费”,交钱后会教授如何炒股。小覃先后通过微信转账了4000元成为了VIP会员,博主跟她说自己名叫“张玲云”,推荐了几只股票后,果然赚了2万元,小覃对这位炒股大师更是深信不疑。

接着,“张小姐”说,如果想要获得更大的收益,可以将资金直接交给她代为投资操作,盈利后三七分成。基于之前的收益,又想着“坐等挣钱”的好事,小覃在4月初分两次转了5万元人民币给对方用于炒股。然而这次对方再也没有跟她说过投资盈利情况。不久,在小覃的一再追问下,“张小姐”告诉她钱已经亏完了,小覃要求看亏损的交易情况,对方则称系统更新,消息都没了。小覃这才发觉受骗上当,向警方报了案。
“她微博和微信的头像就是她本人,是一个26岁的女性。”小覃报案时信誓旦旦地向警方说道。
2020年6月11日,犯罪嫌疑人周某在外地被抓获。令小覃没有想到的是,忽悠她买股票交“学费”的“财经美女博主”竟是一名男子。
周某到案后交代,2020年3月起,他在微博上公开发布股票的消息和点评。把自己装扮成资深分析师。这样有股民在某只股票上盈利亏钱的,通过微博上找到他的信息,向其寻求帮助,让他帮忙推荐股票,他就在微博上进行解答,有些股民还在微博私聊里添加了微信好友。
“当时为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我把微博认证成女性,微博头像是女孩子的照片。”周某交代。
在小覃通过微博加了周某微信好友,支付了4000元“入会费”和“学费”后,周某通过微信开始向其推荐股票。一段时间里赚了不少钱。然而周某盯上的不止区区几千元的“学费”,而是被害人的投资本金,当小覃转了10万元到他微信上,周某立即把钱还到自己的网贷里去了。小覃一直追问股票投资的情况,周某搪塞忽悠对方。直到4月底,因为小覃天天追问股票投资的情况,想要把股票里的钱拿回来,周某直接把对方微信号拉黑了。近日,经徐汇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徐汇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千元。检察官说法本案中,被告人周某在微博上公开发布股票信息,推荐股票,并通过微信等方式面向他人非法从事股票咨询业务。期间,周某冒充女性,向被害人覃某虚构其可以推荐股票,代人操作股票盈利的事实,骗取覃某的信任,互加微信好友,随后,周某要求覃某支付推荐股票的会员费、学费及代为炒股资金,覃某以微信转账方式支付给周某10.4万元。周某将上述款项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并切断和覃某的联系。检察官提醒投资者,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必须经过依法批准才能实施。以营利为目的在网络上公开荐股,本身就属于非法经营。不仅如此,很多诈骗分子利用了投资者急于通过股市挣钱的心理在社交平台上散布信息,实施诈骗犯罪。看到网上所谓的“荐股”信息,投资者应坚决不听不信,不要把“大师”的话当作金玉良言,更不能轻易把资金直接交给他人代为炒股。投资人必须擦亮眼睛,若要寻求咨询,应当向持牌的正规投资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决不能轻信网络所谓的专家,稳健操作,谨慎投资。(上海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