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无限未来,螺丝钉解析规划四千周人生的关键策略
在《规划好人生的四千周》这本书中,螺丝钉提到了定投的概念。定投,即定期定额投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基金投资中。
关于定投是否无限,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理论上的无限性":从理论上讲,定投是一种长期的投资策略,它强调的是持续、稳定的投资。只要投资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且对市场长期持有信心,定投可以一直进行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定投可以说是无限的。
2. "实际操作的有限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定投的无限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收入稳定性":定投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如果投资者的收入不稳定或出现中断,定投可能会受到影响。
- "资金需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资金需求,如购房、教育、养老等,这些都可能中断或调整定投计划。
- "市场波动":虽然定投可以平滑市场波动,但极端的市场波动也可能导致投资者失去信心,从而停止定投。
3. "建议":螺丝钉在书中可能也会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规划定投。以下是一些规划定投的建议:
- "设定明确的目标":了解定投的目的,是为了长期投资增值,还是为了特定目标的实现。
- "评估自身财务状况":确保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来支持定投。
- "合理分配
相关内容: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人生的有限性:四千周
最近读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叫做《四千周》。
之前有朋友问一个问题,我们做定投,是无限定投的么?
当然不是。
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一辈子,如果换算成星期,大约有多少呢?
如果能活到80岁,那就是4000周出头。
不过这4000周并不是都能做定投。
这跟我们的「收入-支出」曲线有关。
人的「收入-支出」曲线
人的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均匀的。
如果把收入和支出绘制成一个曲线,大致呈倒U字型。

▼从出生,到25岁,这段时间主要是支出。
由父母来负责日常生活、上学教育等费用。
中间可能打工、兼职等方式,获得一些收入,但整体上支出更多。
▼25岁之后,工作逐渐稳定,收入提升。
同时成家立业、买房买车、赡养老人、抚养子女···
这些开支项目也逐渐增加。
这个阶段,如果收入比支出增长更快,就会形成储蓄。
从收入中攒下多少比例,这个叫储蓄率。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储蓄率达到20%就是不错的水平。
大多数家庭,收入的巅峰,出现在45岁到退休之前。
越是临近退休,收入增长速度也会放缓。
▼退休之后,收入大概率会出现下降。
退休后养老金等的收入,占退休前收入的比例,这个叫养老金替代率。
大多数家庭,养老金替代率在55%以下,会影响生活质量。
在55%-70%之间,比较正常。
在70%以上,是良好状态。可以保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跟退休前接近。
退休后收入有所下降,但支出上也会减少一些。
毕竟此时儿女也成家了。
不过支出项目上,医疗方向的支出会大幅增加。
越是年纪大,越容易遇到重疾。
一生中80%以上的医疗支出,是出现在退休之后的这段时间里。
这就是一生中的「收入-支出」曲线。
定投的时间窗口
假设人生只有4000周。
· 前25年里,主要是纯支出。
· 25岁到退休,收入大于支出,可以攒下钱,做好储蓄和定投。目的是希望提升退休后的养老现金流。
· 退休之后,收入会降低,此时需要从之前积累的资产中提取现金流来补贴生活。
那定投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5岁到退休前。
假设60岁退休,中间大约1800周。
也就是可以做1800次周定投,或者450次月定投。
不过现在退休年龄也延后了,工作时间拉长。
估计对80后、90后,工作时间内,可以做2000次周定投,或者500次月定投。
其实我们平时熟悉的社保养老金,也是这样设计的。
从上班的第一个月工资开始,就拿出一部分,定投到了五险一金上。
其中养老金到退休后开始取用。
执行投资计划
所以定投并不是无限的。
在一张纸上,画50道横线、40道竖线。得到2000个方格。
每周定投一次,填满一个方格。
这张纸全填完,一生的定投也就完成了。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每次的执行。
计划你的投资,投资你的计划。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PS:对指数基金感兴趣的朋友,欢迎阅读《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和《定投十年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