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收费新规出台,投资者权益升级,迎来哪些重大变化?
公募基金收费规则的变动通常会对投资者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新变化:
1. "费率调整":
- "申购费率":可能会调整申购费用,有的基金可能会降低申购费率,吸引更多投资者购买。
- "赎回费率":赎回费用也可能会有所调整,可能会提高短期赎回费率,以减少基金公司因投资者短期赎回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2. "费率结构变化":
- "阶梯式费率":可能会采用阶梯式费率结构,即投资者持有基金时间越长,费率越低,鼓励长期投资。
- "固定费率":部分基金可能会从阶梯式费率转变为固定费率,使得费率更加透明。
3. "费用披露":
- "透明度提升":基金公司可能会提高费用披露的透明度,让投资者更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支付的费用。
4. "投资者选择":
- "选择多样化":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收费选项,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
5. "影响投资决策":
- "成本考量":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将更加重视费用成本,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费用较低的产品。
- "期限选择":投资者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基金费用结构的了解,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投资期限。
6. "基金公司运营":
- "成本控制":基金公司可能会采取措施控制
相关内容:
不少投资者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的基金明明跌了,但管理费却没少交。这种不赚钱也收费的规则,现在要变了。

5 月 7 号,证监会印发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一口气提了 25 条措施。一句话总结,就是要让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为赚钱这件事真正负责。
那怎么负责?核心两个字:重构。文件从收费方式、考核逻辑、产品供给、销售机制等方面统统改写。
我们先从钱怎么收说起。过去,基金公司收管理费属于旱涝保收,不管投资者是赚是赔,年费都得交。可这一次,文件明确提出,新设的主动权益基金要推广浮动管理费率机制。翻译过来,就是基金业绩好就多收,业绩差就少收,甚至可能大幅降低收费。并且要求靠前的机构,未来一年新发的产品里,60% 都得是这种浮动费率模式。而且不止新基金,文件还提到,要引导行业机构适时下调大规模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
除了收费方式变了,考核制度也要跟着翻篇。过去,大多数基金经理一般按年考核,这就容易让基金经理更关注短期表现。现在不一样了,文件明确提出,3 年期以上的业绩考核权重要达到 80% 以上。这项要求背后的核心意思是,基金经理不能再靠一两年的短期冲高拿高薪了,得靠 3 年以上的稳定表现。对应的薪酬制度也要跟着调整,产品 3 年期跑赢基准可以适度涨薪,但如果跑输超 10 个百分点,对不起,要降薪。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投资者的回报会更高?这不好说,但至少成本会先降下来。因为文件还强调,要推动降低公募基金的各类费用,包括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管理费、托管费等等。同时将投资者盈亏、持有期限纳入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以后机构把产品卖出去不算完,客户持有多久、赚没赚钱,才是能不能拿高分的关键之一。
还有一点很多人可能没注意,文件提出要推动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这意味着,未来关于基金公司治理、基金运作人员管理、市场退出等关键制度,可能会进行法律级别的调整。
当然,这份方案目前还只是行动指南,距离完全落地还需要时间。最后牛牛想说的是,政策再好,投资依旧是长期的修行。这个方案能做的,是让长期主义真正有土壤,基金公司不再只赚管理的钱,投资者权益得到更多保障。但选什么基金、做怎样的资产配置,这些仍然需要你自己做判断。
那问题来了,这种赚了多分钱、亏了少交费的基金,你会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