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时刻 | 详解限制高消费,具体限制哪些消费行为?

普法时刻

限制高消费是指对某些特定的消费行为进行限制,以防止债务人逃避债务。在中国,限制高消费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消费行为:
1. "高档餐饮消费":限制在高档餐厅就餐,通常是指那些价格昂贵的餐厅。
2. "旅游度假":限制到国内外的高档旅游度假地消费,包括乘坐私人飞机、游艇等。
3. "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限制购买豪华车辆,尤其是那些价格昂贵、豪华的车型。
4. "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的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
5. "购买高档商品":限制购买奢侈品,如高档手表、珠宝、皮具等。
6. "乘坐交通工具":限制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舱以上等。
7. "装修房屋":限制进行豪华装修或大额装修支出。
8. "购买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限制购买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
9. "其他高消费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购买房产、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等。
这些限制措施的具体实施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法院的判决有所不同。通常,这些限制措施会通过法院的执行令或相关行政命令来实施,并由执行法院或者执行机关负责监督执行。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关内容:

限制高消费是法院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采取的一项信用惩戒措施,旨在防止其通过高消费行为逃避债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包括自然人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交通工具类: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限制选择此类相对舒适、价格较高的出行方式,促使被执行人优先考虑普通交通工具。

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旨在限制被执行人使用较为高级的铁路客运服务。

生活娱乐类: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这些场所的消费通常较高,限制在此类场所消费可有效约束被执行人的开支。

旅游、度假:旅游度假属于非必要的消费活动,限制该行为可避免被执行人将资金用于休闲娱乐而非履行债务。

不动产及租赁类: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不动产的购置和大规模装修涉及高额资金,限制此类行为可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或进行不必要的高消费。

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限制租赁高档办公场所,避免被执行人在办公场地方面过度消费,引导其合理控制成本以履行债务。

车辆购置类: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如果车辆并非用于被执行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则属于非必要消费,会受到限制。

教育支出类: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限制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旨在防止其通过为子女支付高额学费的方式转移资产。

保险理财类: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购买高额保险理财产品属于资金相对较大的支出,限制此类行为可防止被执行人隐匿资产。

违反限制消费令进行消费的行为,属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经查证属实,法院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供稿:珲春林区基层法院

作者:苗雨晴

编辑:许沥心

责编:雪云

审核:姚启明

普法时刻栏目协办:法制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发布于 2025-05-23 07:00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哪家券商能真正为投资者开通收费低廉的账户? 下一篇:淘宝新推“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商家热议,退货率高或因运费险成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