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跃升三年巅峰!券商股投资新逻辑解析,变革在即?
分红创新高通常意味着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对于券商股而言,分红创新高可能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业绩增长":券商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绩增长可能带动了分红水平的提高。这可能是因为券商在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2. "行业环境改善":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行业整体环境可能有所改善,这也为券商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3. "投资逻辑变化":
- "价值投资逻辑":分红创新高可能表明券商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
- "长期投资逻辑":分红高可能意味着公司对未来发展有信心,适合长期投资者。
- "政策导向":政策对于金融行业的支持可能使得券商行业受益,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4. "风险管理":券商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可能更加注重风险管理,以降低风险事件对业绩的影响。
然而,尽管分红创新高可能带来积极的信号,投资者在投资券商股时仍需关注以下几点:
1. "行业竞争":券商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的争夺可能导致业绩波动。
2. "政策风险":金融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政策变化可能对券商业绩产生影响。
3. "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券商业务发展。
总之,分红创新高可能意味着券商股的投资逻辑
相关内容:

2024年金融股(包括银行、券商、保险)的分红总额均创下三年新高,甚至上市券商也涌现了股息率达到4%的个股。 银行股一直被市场视为红利股的代表,国有大行30%的利润用于分红,适合长期配置;而券商股则被称为“牛市旗手”,分红比例虽然不低,但业绩周期波动大,适合弹性投资。
值得思考的是,当分红力度持续加大,股息率可以比拼银行股的时候,券商股的投资逻辑是否会发生变化?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上市券商2024年累计分红536亿,同比增长28%;年度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到了34.38%,同比提高了3.82个百分点。按4月28日最新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3%以上的券商股包括东吴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金融股分红创三年新高
近日,年报披露进入尾声,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的表现之一,备受市场关注。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发现,今年除了银行股以外,保险股、券商股等金融股也纷纷拿出大手笔分红,不论是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还是年度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简称“现金分红比例”)的比例都创下近三年新高。
从现金分红总额来看,银行股年度分红总额最大。其中,6家国有大行2024年累计分红4206亿元,同比增长2%,现金分红比例稳定在30%左右,股息率常年超过4%。股份制银行现金分红比例略低一点,只有招商银行超过30%,但股息率也大多超过4%。
6家上市保险公司,2024年累计分红908亿元,同比增长了20%,也创下三年新高;不过现金分红比例算术平均为25%,中位数为23%,近三年逐年下降。原因是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净利润波动加大,难以反映寿险公司长期负债经营的真正价值,分红率的不确定性提升。
其中,多家上市险企打破了分红比例不低于30%的惯例,2024年仍维持30%分红比例的上市险企只有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按最新收盘价计算,中国平安股息率达到4.98%,新华保险股息率达到5.2%,超过了国有大行。
从现金分红总额的增幅来看,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2024年累计分红536亿元,同比增长28%,是上述三类金融机构中增幅最大的。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算术平均达到39%,中位数为33.28%。
其中,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超过50%的就有7家上市券商,包括东吴证券、兴业证券、红塔证券、西南证券、山西证券、国联民生、国海证券。按最新收盘价计算,东吴证券的股息率达到了4%,已经可以媲美银行股的股息率。券商股的投资逻辑变了吗?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目前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2022—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433亿元、417亿元、536亿元,而这三年累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8亿元、1365亿元、1559亿元,可见现金分红比例也是逐年提高的。
不过,券商股的现金分红比例个股之间差异较大,不像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那么稳定。有的上市券商分红比例甚至超过100%,有的上市券商则干脆不分红。
近三年,上市券商出现了3家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过100%的案例,不过是发生在2022年,分别是兴业证券、东北证券和红塔证券。2022年兴业证券实行了中期和年末2次分红,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到26.77亿元,分红比例达到101%;东北证券分红2.34亿元,分红比例也超过101%;红塔证券分红2.36亿元,分红比例达到惊人的612.17%。
2023年红塔证券的现金分红比例90.63%,仍然是上市券商中最高的。兴业证券的最新分红比例为51.88%,超过了2023年的44%,但未达到2022年的高峰。
从股息率的角度来看,按4月28日最新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3%以上的上市券商包括东吴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
现在看来,近三年上市券商的分红力度持续加大,股息率可以比拼银行股的时候,券商股的投资逻辑是否会发生变化?
也许假以时日,上市券商可以更好地平滑业绩波动,提供稳定的分红预期,也会成为长期资金配置的重要选择,个别头部券商在这方面已经做出尝试。比如2022年—2024年,中信证券每年累计分红总额都超过了70亿元,分红比例稳定在34%—35%,股息率约2%左右。

一季度末金融股仓位仍属低配
4月28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股价又创历史新高。近两年来,分红稳定、股息率超过国债收益率的银行股,一直被视为红利资产的代表而受到追捧。不过从一季度基金持仓的情况看,银行和非银金融仍然处于低配。
据方正证券燕翔团队研究,截至2025年一季末,偏股型基金持有银行股的市值约505.7亿元,占比约3%,相比2024年末减少了0.4个百分点;持有非银金融(包括保险和券商)的市值约147亿元,占比约0.9%,相比2024年末减少了0.2个百分点。
从基金持股行业市值占比,相对行业市值占全A市值的比例来看,银行、非银金融、公用事业是低配最多的三个行业,其中银行低配了6.5%,非银金融低配了4.8%。
尽管分红是资金配置金融股的重要考量,但毕竟业绩受到房地产及经济周期的影响波动性较大。自去年9月24日以来,增量政策持续推出,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金融股配置比例后续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来源:券商中国
责编:叶舒筠校对:廖胜超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刚刚,暴涨43%!丨腾讯,大动作!加码AI→丨退市!000040、300117、600811、600070,明日摘牌!丨200亿元!险资大手笔!准备投向这些上市公司→丨38分钟,“地天板”!丨多股涨停!这一概念,爆发!丨阿里巴巴,登顶全球开源模型!丨英伟达,突传重磅!丨印巴局势最新!印度宣布大手笔军购!巴基斯坦防长发声丨不设户籍限制!上海公积金新政,最新发布!丨A股利好!最高暴增9680.17%!丨暴涨近19倍!潮玩龙头,新高!丨300630,股债双杀,即将退市!

值得思考的是,当分红力度持续加大,股息率可以比拼银行股的时候,券商股的投资逻辑是否会发生变化?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上市券商2024年累计分红536亿,同比增长28%;年度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到了34.38%,同比提高了3.82个百分点。按4月28日最新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3%以上的券商股包括东吴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
近日,年报披露进入尾声,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的表现之一,备受市场关注。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发现,今年除了银行股以外,保险股、券商股等金融股也纷纷拿出大手笔分红,不论是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还是年度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简称“现金分红比例”)的比例都创下近三年新高。
从现金分红总额来看,银行股年度分红总额最大。其中,6家国有大行2024年累计分红4206亿元,同比增长2%,现金分红比例稳定在30%左右,股息率常年超过4%。股份制银行现金分红比例略低一点,只有招商银行超过30%,但股息率也大多超过4%。
6家上市保险公司,2024年累计分红908亿元,同比增长了20%,也创下三年新高;不过现金分红比例算术平均为25%,中位数为23%,近三年逐年下降。原因是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净利润波动加大,难以反映寿险公司长期负债经营的真正价值,分红率的不确定性提升。
其中,多家上市险企打破了分红比例不低于30%的惯例,2024年仍维持30%分红比例的上市险企只有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按最新收盘价计算,中国平安股息率达到4.98%,新华保险股息率达到5.2%,超过了国有大行。
从现金分红总额的增幅来看,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2024年累计分红536亿元,同比增长28%,是上述三类金融机构中增幅最大的。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算术平均达到39%,中位数为33.28%。
其中,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超过50%的就有7家上市券商,包括东吴证券、兴业证券、红塔证券、西南证券、山西证券、国联民生、国海证券。按最新收盘价计算,东吴证券的股息率达到了4%,已经可以媲美银行股的股息率。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目前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2022—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433亿元、417亿元、536亿元,而这三年累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8亿元、1365亿元、1559亿元,可见现金分红比例也是逐年提高的。
不过,券商股的现金分红比例个股之间差异较大,不像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那么稳定。有的上市券商分红比例甚至超过100%,有的上市券商则干脆不分红。
近三年,上市券商出现了3家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过100%的案例,不过是发生在2022年,分别是兴业证券、东北证券和红塔证券。2022年兴业证券实行了中期和年末2次分红,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到26.77亿元,分红比例达到101%;东北证券分红2.34亿元,分红比例也超过101%;红塔证券分红2.36亿元,分红比例达到惊人的612.17%。
2023年红塔证券的现金分红比例90.63%,仍然是上市券商中最高的。兴业证券的最新分红比例为51.88%,超过了2023年的44%,但未达到2022年的高峰。
从股息率的角度来看,按4月28日最新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3%以上的上市券商包括东吴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
现在看来,近三年上市券商的分红力度持续加大,股息率可以比拼银行股的时候,券商股的投资逻辑是否会发生变化?
也许假以时日,上市券商可以更好地平滑业绩波动,提供稳定的分红预期,也会成为长期资金配置的重要选择,个别头部券商在这方面已经做出尝试。比如2022年—2024年,中信证券每年累计分红总额都超过了70亿元,分红比例稳定在34%—35%,股息率约2%左右。

4月28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股价又创历史新高。近两年来,分红稳定、股息率超过国债收益率的银行股,一直被视为红利资产的代表而受到追捧。不过从一季度基金持仓的情况看,银行和非银金融仍然处于低配。
据方正证券燕翔团队研究,截至2025年一季末,偏股型基金持有银行股的市值约505.7亿元,占比约3%,相比2024年末减少了0.4个百分点;持有非银金融(包括保险和券商)的市值约147亿元,占比约0.9%,相比2024年末减少了0.2个百分点。
从基金持股行业市值占比,相对行业市值占全A市值的比例来看,银行、非银金融、公用事业是低配最多的三个行业,其中银行低配了6.5%,非银金融低配了4.8%。
尽管分红是资金配置金融股的重要考量,但毕竟业绩受到房地产及经济周期的影响波动性较大。自去年9月24日以来,增量政策持续推出,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金融股配置比例后续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来源:券商中国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刚刚,暴涨43%!丨腾讯,大动作!加码AI→丨退市!000040、300117、600811、600070,明日摘牌!丨200亿元!险资大手笔!准备投向这些上市公司→丨38分钟,“地天板”!丨多股涨停!这一概念,爆发!丨阿里巴巴,登顶全球开源模型!丨英伟达,突传重磅!丨印巴局势最新!印度宣布大手笔军购!巴基斯坦防长发声丨不设户籍限制!上海公积金新政,最新发布!丨A股利好!最高暴增9680.17%!丨暴涨近19倍!潮玩龙头,新高!丨300630,股债双杀,即将退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