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率逼近银行股!券商股投资新逻辑或将颠覆传统视角

股息率逼近银行股!券商股投资新逻辑或将颠覆传统视角"/

标题显示,券商股的股息率正在接近银行股的水平,这可能会改变投资者对券商股的投资逻辑。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和可能的投资逻辑重构:
### 分析
1. "股息率提升":券商股的股息率提升意味着公司愿意将更多的利润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给股东,这通常被视为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现金流充裕的信号。
2. "与银行股的比较":银行股通常以稳定的股息率著称。券商股股息率接近银行股,表明券商行业可能经历了盈利能力的提升,或者行业风险偏好有所降低。
3. "行业环境改善":券商行业如果能够提供与银行股相当的股息率,可能意味着行业竞争格局改善,盈利能力增强。
### 投资逻辑重构
1. "传统投资逻辑":过去,券商股的投资逻辑主要围绕其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等收入增长,以及市场波动带来的交易量增加。
2. "新投资逻辑": - "股息收益":随着股息率的提升,券商股可能吸引更多寻求稳定股息收益的投资者。 - "长期价值投资":券商股的股息率接近银行股,可能会被视为一种长期价值投资的选项。 - "行业稳定性":如果券商股能够提供稳定的股息,可能表明行业整体稳定,投资者可以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
### 可能的影响
1.

相关内容:

券时报记者 杨庆婉

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进入尾声,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的表现之一,备受市场关注。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4年,银行股、券商股、保险股等金融股的分红总额均创下三年新高。其中,上市券商累计分红536亿元,同比增长28%;年度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到34.38%,同比提高3.82个百分点。按4月28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3%以上的券商股包括东吴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

相较而言,银行股一直被市场视为红利股的代表,国有大行30%的利润用于分红,显然适合长期配置;而券商股则被称为“牛市旗手”,分红比例虽然不低,但业绩周期波动较大,适配弹性投资。值得思考的是,当分红力度持续加大、股息率可以比拼银行股的时候,券商股的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

金融股分红创三年新高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除了银行股,保险股、券商股等金融股也纷纷推出大手笔分红,不论是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还是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即分红总额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都创下了近三年新高。

从现金分红总额来看,银行股位居金融板块首位。其中,6家国有大行2024年累计分红4206亿元,同比增长2%,现金分红比例稳定在30%左右,股息率持续超过4%;股份制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虽然略低一点,只有招商银行超过30%,但股息率方面大多都超过了4%。

在保险领域,6家上市公司2024年累计分红908亿元,同比增长20%,也创下三年新高。不过,现金分红比例的均值为25%,中位数则为23%,近三年逐年下降。究其原因,是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险企的净利润波动加大,寿险公司长期负债经营的真正价值难以得到反映,分红率的不确定性有所提升。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险企也打破了分红比例不低于30%的惯例。2024年,仍维持不低于30%分红比例的上市险企只有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按4月28日收盘价计算,中国平安股息率为4.98%,新华保险股息率则达到5.2%,超过了国有大行。

从现金分红总额的增幅来看,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2024年累计分红536亿元,同比增长28%,在上述三类金融机构中增幅最大。同时,券商板块的现金分红比例超过了30%,算术平均数达到39%,中位数则为33.28%。

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超过50%的上市券商就有7家,包括东吴证券、兴业证券、红塔证券、西南证券、山西证券、国联民生、国海证券。按4月28日收盘价计算,东吴证券的股息率达到了4%,可以与银行股相媲美。

券商股投资逻辑变了吗?

尽管券商股的分红总额也创下了近三年新高,但个股之间的现金分红比例仍差异较大。

近三年,有3家上市券商出现了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过100%的案例,不过均发生在2022年,分别是兴业证券、东北证券和红塔证券。2022年,兴业证券实行了中期和年末2次分红,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到26.77亿元,分红比例为101%。也是这一年,东北证券分红2.34亿元,分红比例超过101%;红塔证券则分红2.36亿元,分红比例高达612.17%。

2024年,红塔证券的现金分红比例为90.63%,仍然是上市券商中最高的;兴业证券的最新分红比例为51.88%,超过了2023年的44%,但未达2022年的高峰。

按4月28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3%以上的券商股包括东吴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

过去的市场观点普遍认为,银行股是红利股的代表,且分红比例稳定——国有大行30%的利润用于分红,股份制银行的分红比例也多在25%以上,股息率达到4%的个股不在少数。因此,银行股也成为了机构资金长期配置的优先选择之一。

相对而言,尽管被称为“牛市旗手”的券商股分红比例也不算低,但因其业绩受市场周期的影响而波动较大,以及分红预期欠缺稳定性且个股之间差异明显,因此更适合进行弹性投资。

如今,券商股明显加大了分红的力度。当股息率可以比拼银行股的时候,券商股的投资逻辑能否重构?

假以时日,上市券商可以更好地平滑业绩波动,提供稳定的分红预期,无疑也会成为长期资金配置的重要选择。在这方面,个别头部券商已经积极进行尝试。比如,2022~2024年,中信证券每年累计分红总额都超过了70亿元,分红比例稳定在34%~35%,股息率约为2%。

一季末金融股仓位仍属低配

近两年来,分红稳定、股息率超过国债收益率的银行股,一直被视为红利资产的代表,并获得市场资金的追捧。4月28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不过,从一季度的基金持仓情况来看,银行和非银金融仍然处于低配。

据方正证券燕翔团队统计,截至2025年一季末,偏股型基金持有银行股的市值约505.7亿元,占比约3%,相比2024年末减少了0.4个百分点;持有非银金融(包括保险和券商)的市值约147亿元,占比约0.9%,相比2024年末减少了0.2个百分点。

从基金持股的行业市值占比、相对行业市值占全A市值的比例来看,银行、非银金融、公用事业是低配最明显的3个行业,其中银行低配了6.5%,非银金融低配了4.8%。

尽管分红是资金配置金融股的重要考量之一,但其业绩波动毕竟受房地产及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自去年9月24日以来,增量政策持续推出,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后续金融股的配置比例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发布于 2025-05-23 11:16
收藏
1
上一篇:分红跃升三年巅峰!券商股投资新逻辑解析,变革在即? 下一篇:股息率媲美银行股,券商股投资新逻辑或重塑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