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新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助力小微,担保费率不超1%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的最新通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费率不超过1%。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其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以下是该政策的详细解读:
1. 费率限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融资担保费率不超过1%,相较于以往,这一政策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提高其融资能力。
2. 支持对象:该政策主要针对小微企业,特别是那些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企业。通过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政府希望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监管机构:金融监管总局负责监管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确保其严格执行费率限制政策,切实保障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4. 政策目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其健康发展,有利于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提高整体经济活力。
5. 政策影响:该政策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对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金融监管总局的这一政策对于支持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认真落实政策要求,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助力实体经济。
相关内容:
记者从今天上午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从监管引导、政策激励、机制推动、制度保障等各个方面持续发力,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精准施策,抓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贯彻落实。
第一,不断优化信贷供给政策。对民营企业中占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一系列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比如:
- 在资本监管方面,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资本权重给予了八五折到七五折优惠。
- 在不良容忍方面,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此提高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 在解决基层人员“不敢贷”问题方面,出台了普惠信贷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每年督促银行制定民营企业服务的目标任务,确保信贷投放力度。
民营企业贷款投放一直在稳步增长,近五年的年平均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我们还出台了无还本续贷政策,为企业降低资金周转成本。截至一季度末,续贷余额达到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7%。
第二,引导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体系。针对民营企业避灾挽损、用人用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需求,开发特色保险产品,优化服务。例如,在高技术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分散机制、网络安全保险、无人机保险等试点。对民营企业用工较为集中的新市民和灵活就业群体,聚焦其特定职业风险,以普惠保险产品增强保障力度。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民营企业占多数,我们引导保险行业推出了专属的保险条款和费率,并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实现“愿保尽保、凡投必保”。
第三,协同创建信息对接共享机制。在线下,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一起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已经通过这个机制向小微主体新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平均利率3.66%。在线上,推动多地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银行少跑路”,以数据信息支持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第四,强化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功能。会同财政部门,推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主要的政策效益指标,这一类业务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远低于商业担保水平。截至一季度末,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直保余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总台央视记者 李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