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国人面临脂蛋白a隐忧,无药可医?新研究揭示加用一药可能降低风险!

20%国人面临脂蛋白a隐忧,无药可医?新研究揭示加用一药可能降低风险!"/

这个消息表明脂蛋白a(Lp(a))问题在中国人群中相当普遍,并且目前没有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药物。然而,一项新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降低Lp(a)水平、从而降低相关风险的方法。
以下是这个消息的一些关键点:
1. "高脂蛋白a问题普遍":20%的中国人患有高脂蛋白a,这是一个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的指标。
2. "缺乏有效药物":目前,高脂蛋白a患者面临的一个挑战是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3. "新研究":一项新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即通过添加一种药物来降低Lp(a)水平。
4. "潜在风险降低":这项研究显示,通过添加这种药物,可能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后续步骤:
- "临床试验":进行更大规模、更长期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这种药物的效果。 - "监管审批":如果临床试验结果积极,这种药物可能需要通过监管机构的审批才能上市。 -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脂蛋白a的认识,以便早期检测和干预。
总之,这项新研究为高脂蛋白a患者带来了一线希望,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相关内容:


脂蛋白a,听着像是某种冷门的营养素,其实它跟“营养”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悄悄爬上了将近五分之一中国人的血液里,安安静静,却危险得要命。

它不像高血压那样会让你头晕眼花,也不像糖尿病那样让你口干舌燥,它的可怕就在于——没症状,没药治,还特别能惹祸。

问题来了:当脂蛋白a高得离谱,却找不到专门的药物控制时,我们究竟能怎么办?

脂蛋白a,简称为Lpa,表面上看,它和普通的胆固醇没什么不同,甚至很多人连名字都没听过。但它的“心机”就在这里:它不是胆固醇,却能干出比胆固醇更糟糕的事。

这个家伙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特殊脂蛋白,和我们常说的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坏胆固醇”)有几分相似,可它多了一个叫“a蛋白”的部分,让它更容易粘在血管壁上,更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更麻烦的是,它几乎完全是遗传决定的。不是你吃得多油、运动太少造成的,也不是靠吃点燕麦粥、跳跳广场舞就能降下来的。换句话说,你爸妈给了你这张“高风险彩票”,你再努力也很难改写中奖结果。

根据《中国循环杂志》的数据,全国约有20%的成年人脂蛋白a水平偏高。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背后意味着几亿人正处在心梗、中风的潜在边缘。

更尴尬的是,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脂蛋白a的特效药物上市。也就是说,即使你知道它高了,医生也只能摊摊手,给你一个无奈的建议:继续监测,控制其他风险因素。

但最近的研究,像是一束不那么刺眼的光。有科学家发现,某些已经广泛使用的药物,竟然能“顺带”降低脂蛋白a的水平。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个老熟人——PCSK9抑制剂。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密码,其实它是一种新型降脂药,最初是为了降“坏胆固醇”研发的。但研究人员在长期观察中惊喜地发现,它在降低低密度胆固醇的同时,还能让脂蛋白a也跟着掉下来,平均能降20-30%。

别小看这点下降,对于那些脂蛋白a高得离谱的人来说,这可能就是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的关键一步。

尤其是在那些已经做过支架、心梗术后的人群中,继需高脂蛋白a简直是个定时炸弹,把这个风险减少,就像拆掉了一根引线。

《柳叶刀》杂志的一项大型研究中,分析了超过3万名患者的长期数据,发现脂蛋白a每升高10毫克/分升,心血管事件风险就提高5-10%。如果能用现有药物降低它30毫克,意味着潜在风险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但这里有个现实问题:PCSK9抑制剂价格不低,且目前并没有“为了降脂蛋白a”这个适应症。所以医生在临床使用时也会很谨慎,更多是在那些高危人群中“加用”这类药物,作为辅助策略。

如果你是那20%的一员,又恰好已经因为心脑血管问题吃上了他汀类药物,那你得盯紧这块短板。别以为胆固醇降下来了就万事大吉,脂蛋白a没动,风险还在原地等你。

说到他汀,很多人最初听说它的名字时,可能是从“吃了会伤肝”“腿抽筋”这些传言开始的。

可现实是,它是目前为止被证实对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最有效的药之一。只是它几乎对脂蛋白a“无能为力”。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能降胆固醇的药,碰上一个不听话的脂蛋白a,组合在一起,效果就像“一个人用力拉绳子,另一个人死死抱着柱子不放”。这时候,如果你再加上PCSK9抑制剂,那个抱柱子不放的人被松动了,风险自然也就跟着降了。

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脂蛋白a的顽固程度,远超大多数人想象。它不像血糖那样可以一天测好几次,也不像血压那样一抬头就能感受到变化。

很多人直到发生了心梗,才翻出体检报告发现,“原来我脂蛋白a高了这么多年”。

问题是,能查脂蛋白a的医院并不多,大多数常规体检里也没有这一项。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自己体内还藏着这么个“不定时因素”。

所以更值得说的是:该查的得查,别总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后悔。尤其是家族里有早发心血管病史的,比如四十多岁就心梗、中风的亲属,那你更应该主动要求查一下这个指标。

别被“已经吃药了”“平时没症状”这些话麻痹了自己。再说点冷知识:脂蛋白a不仅和心梗、中风有关,它还和肾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也有牵连。这说明它在身体里的“作恶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广。

有研究甚至提出,未来可能会把脂蛋白a列为一个独立的治疗靶点。一些针对它的专门药物正在研发中,例如RNA干扰类药物,目标明确:就是让你的肝脏少合成点这个玩意。但这些药要真进入临床,还早得很。

在那之前,我们能做的,是看清自己的风险地图,别让脂蛋白a在你身体里继续当“隐形推手”。

不是所有危险都能被感觉到,但这不代表它们不存在。你不能控制它来不来,但你能决定怎么去面对它。

别再迷信那种“我吃得清淡、走路多,就一定健康”的逻辑了,脂蛋白a不吃你那一套。

它不是生活方式能控制的产物,它是你基因里的一段“指令”,你唯一能做的,是早点知道它的存在,然后在别的方面补上那一刀。别让无知成为你健康的盲点。

参考文献:

[1]王增武,李红,张志刚. 脂蛋白(a)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05): 412-417.

[2]陈霞,曹永艳,刘文涛. PCSK9抑制剂对脂蛋白(a)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4, 40(03): 356-360.

[3]李晓明,张峰,刘娟.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4, 32(01): 21-2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发布于 2025-05-25 01:26
收藏
1
上一篇:20%国人脂蛋白a超标无药可医?最新研究揭示,额外添加一种药物或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下一篇:甘肃重拳整治高彩礼现象!部分地区彩礼上限划定,5万或8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