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利率刷新“地板价”新低,机构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隔夜利率刷新“地板价”新低,机构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隔夜利率刷新“地板价”通常意味着市场短期资金成本降至历史低点。这种情况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降低融资成本":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隔夜利率下降意味着融资成本降低,这可能会增加其进行风险投资的意愿。
2. "提升信贷扩张能力":低利率环境有利于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从而可能增加对风险较高的资产类别(如小微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等)的配置。
3. "增加市场流动性":低利率通常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这可能会提高市场风险偏好。
4. "影响投资者预期":投资者可能会预期未来经济将保持增长,从而提升对风险资产的偏好。
5. "影响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央行可能会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应对低利率带来的影响,如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稳定市场预期。
以下是具体可能的影响:
- "金融机构":可能会增加对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投资,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 - "投资者":可能会增加对风险资产的配置,如股票、债券等。 - "实体经济":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 "宏观经济":可能会降低通货膨胀压力,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总之,隔夜利率刷新“地板价”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可能带来的风险,如资产泡沫、金融

相关内容:

源:上海证券报

真正的隔夜“1时代”来了!昨日,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一路下跌,直逼1.1%的水平,刷新了2015年6月以来的最低纪录。与之对应的是,沪指连续两日大涨,昨日更是站上3000点关键点位。

回顾隔夜“1时代”的历史,市场可谓“涨”声不断。今年5月8日,隔夜资金利率低至1.15%时,沪指结束持续半月的下跌,5月10日上涨3.1%,创下了4月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而2015年5月、6月连续两月保持隔夜“1时代”,对应的市场行情自不必多言。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隔夜资金利率保持低位,有利于缓冲目前市场存在的流动性分层问题,提升市场风险偏好,通过传导渠道缓解非银机构的融资问题。

流动性充裕修复市场风险偏好

大规模逆回购投放、对中小银行开展增量MLF、定向降准第二次实施——隔夜资金利率低至“地板价”,与央行近期持续投放流动性有关。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保持合理适度的流动性水平,有利于提高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

从近期市场走向来看,股市、债市均涨势良好,沪指连续两日上涨,昨日重上3000点,近期债券收益率保持低位,国债期货昨日也以0.04%的涨幅收盘。“隔夜资金利率跌至历史低位,对短端利率债构成利好,在情绪层面利好市场。”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而非银机构目前存在的流动性不足问题,也主要源于资金融出主体的风险偏好下降。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风险偏好过度下降,既不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传导,也不利于该类主体实现盈利最大化。

张旭认为,在资金富余机构得到大量的流动性之后,其资金配置压力亦会相应提高。在较大的资金配置压力之下,这类机构会重新审视自身的风险偏好是否合理,对于风险资产的定价是否合适,最终将风险偏好提高至合理的水平,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钱还是很多的,但是很多非银机构仍然缺乏流动性,主要由于信用分层,低评级的质押券在回购市场上依然借不到钱。”某非银机构资金交易员表示。数据显示,6月下旬跨季的14天资金利率,银行和非银之间利差最高曾接近50个基点,近期利差已缩窄至20个基点。

“流动性淤积在了银行间市场,特别是大中型银行之间,表现为总量宽松、结构失衡。”王一峰认为,流动性传导不畅是目前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后续资金利率走向众说纷纭

随着短端资金利率不断走低,中小银行融资情况得以改善,尤其从同业存单发行的加权平均利率来看,1个月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逐步降低。根据Wind数据,截至6月20日,1个月期同业存单发行加权利率为2.9%,融资成本较前期明显下降。

对于后续的资金利率走向,方正证券研究所高级副总裁、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认为,资金利率较低的现象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他认为,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会进入一个观察期,四季度通胀压力可能有所加大,将对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造成一定影响,资金利率在四季度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回升。

也有分析人士持不同观点。“5月8日隔夜资金跌至1.15%,与昨日隔夜利率降至1.1%相比,原因略有差异,但本质相近。”王一峰认为,5月初隔夜利率没过多久就回升了,他预计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发布于 2025-05-25 19:41
收藏
1
上一篇:隔夜利率持续攀升,逆回购操作有望重返市场焦点 下一篇:国债逆回购购买攻略,开户流程及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