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G股民信息泄露惊爆,内鬼勾结,开户即遇电话骚扰!
关于230万股民信息被泄露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简要分析:
1. "信息泄露原因":据报道,这起信息泄露事件可能是由内部人员泄露导致的。内部人员可能出于个人利益或恶意,将股民信息出售给第三方。
2. "影响范围":230万股民的信息被泄露,涉及人数众多,可能会对股民的资金安全和个人隐私造成严重威胁。
3. "风险分析":
- "资金安全风险":泄露的信息可能被用于非法交易,如内幕交易、非法融资等,从而对股民的资金安全构成威胁。
- "个人隐私泄露":泄露的信息可能包括股民的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导致股民遭受财产损失或身份盗窃。
- "社会信任度下降":此类事件的发生可能导致股民对证券市场的信任度下降,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 "应对措施":
- "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内部人员泄露信息等违法行为。
- "加强股民教育":提高股民的风险意识,引导股民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定期更换密码、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等。
- "技术手段防范":证券公司应加强技术手段,如加密、防火墙等,以防止信息泄露。
总之,
相关内容:
客户信息被泄露,刚开户就接到荐股电话
2017年底,广州某证券公司报案称,该公司多名客户投诉,刚开户不久就有冒充该证券公司的人员打电话或发微信推荐股票,让客户跟单操作,怀疑客户个人信息被泄露。
广州网警支队经过侦查分析发现,假冒客服人员所持有的金融类公民个人信息,分别来自于黄某团伙和墨某金融服务公司。
黄某团伙交易稳定的下家近60名,均为投资理财平台从业人员或投资理财公司法人代表,每月收到的上家数据约30万条,牟利金额不低于30万元。而墨某金融服务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利用获取的股民个人信息为客户做“数据引流”,也就是利用获取的股民个人信息,将股民拉进QQ群、微信群,为各投资理财公司招揽客户。
技术员“内鬼”偷信息,手机定位也被卖
经进一步深挖,黄某团伙的数据源头来自于某电信运营商话费结算系统承建公司技术员郭某。郭某利用其系统维护管理权限结合黑客技术,大量调取证券公司客服电话的呼叫记录(即股民电话号码信息)后向黄某团伙贩卖。
“他从通话清单中获取股民电话信息,以一条1-2毛的价格卖出去,一次一般都卖上万条。”办案民警说,“郭某把非法获取的电话信息单线卖给自己的前同事潘某,潘某再加价卖给自己的朋友、家庭主妇陈某,陈某再转卖给黄某,最后由黄某同时卖给多家荐股公司。这些公司用完后甚至还会转卖给下游的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团伙。”
而墨某金服公司“引流”的公民信息数据源头,为深圳“子某在线”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技术部员工郑某某,郑某某利用技术人员的便利,将公司大量投资用户信息贩卖给墨某金融服务公司。这些金融类公民信息数据在被多次买卖的过程中,还逐渐增加了个人身份信息、人员轨迹信息、手机定位信息等数据。
警方提醒:
掌握有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业企业和单位,要严格落实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加强对内部人员和项目合作单位的管理,严防信息泄露“内鬼”源头问题的发生。发现本行业企业和单位的信息遭到泄露,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