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在即?存款搬家潮预示市场新机遇
关于A股市场的走势,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市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从您提到的“存款搬家”现象来看,这可能是市场资金流动性的一个信号,但并不能直接预测牛市的具体距离。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A股市场走势的因素:
1. "宏观经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都会对股市产生影响。
2. "政策环境":政府对股市的监管政策、税收政策、行业政策等都会影响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
3. "市场情绪":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和预期会影响股市的涨跌。
4. "资金面":资金流入和流出是股市波动的重要因素。
关于“存款搬家”,这通常指的是投资者从银行存款等低风险资产转移到股市等高风险资产。这种现象可能意味着市场资金充裕,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增强。
然而,具体到A股市场何时进入牛市,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
- 如果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环境友好,市场流动性充足,投资者信心增强,那么A股市场可能会出现牛市。
- 如果上述条件中任何一个出现变化,都可能导致市场走势发生变化。
总之,预测牛市的具体距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目前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建议您关注相关经济数据、政策动态和市场分析,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同时,投资股市存在风险,请谨慎决策。
相关内容:
最近有个数据需要引起我们重视:据统计,2022-2024年间居民存款增量分别达17.8万亿、16.7万亿、14.2万亿元,三年累计新增存款规模突破48.8万亿元。可同时房价缩水却蒸发了120万亿。
今年6月份有个统计,说今年前五个月,居民存款减少了2.46万亿,相当于每天有160亿从银行账户里拿出去。
这些钱去哪儿了呢?
除了部分进了理财和基金,其中约33.4%,也就是有8200亿直接冲进了股市,相当于每天有54亿在买股票。这说明什么?说明在银行利率几乎为零的当下,“存款搬家” 其实已经在悄悄开始了。
现实是,大家存钱的习惯早就变了。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截止今年4月,咱存银行的定期已经高达118万亿,活期才41万亿,未来一年有51万亿定期即将解冻!
现在股票在咱老百姓金融资产里的比例才10%,跟2010年的20%比起来,差远了!要是能回到15%、甚至20%的水平,那得是多少钱涌进来啊?
不过问题来了:
现在经济环境这么复杂,生意不好做,大家都担心风险~怎么才能让更多人愿意把钱从银行搬出来呢?
其实政策和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首先,政策正在逼你搬家。今年年初,六部委联合出台《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明确要求大型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必须投A股,社保基金也要提高股票配置比例。更直接的是,银行自己也在降息,六大行带头,中小银行跟进,5月份一年期存款利率正式跌破1%。这就相当于很明确的告诉你,别存钱了,去投资吧。
其次,市场在也在引导让你的钱搬家了。最近红利资产火得一塌糊涂,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去年分红超过9200亿,股息率高达3.6%,比银行利率高出好几倍。像中证红利ETF(515080),成立以来分红13次,2024年分红率4.78%,相当于每个季度给你 “发工资”。这种 “稳稳收租” 的模式,对保守型投资者特别有吸引力。
第三,资金在推你搬家。险资已经冲锋在前,今年一季度险资股票持仓增加3893亿,占比升到8.4%,重点加仓银行、交运等高股息板块。连国家队都出手了,中央汇金和央行联手打造的 “中国版平准基金”,4月份直接进场托底,当天A股就反弹了5%。外资也没闲着,6月北向资金净流入280 亿,半导体、新能源这些成长赛道被买爆了。
再来看一个指标:储蓄率是股市的反向指标

2005年储蓄率见顶后后,上证指数发生了啥呢?998点涨到了6000点。2009年6月左右,储蓄率达到了历史极值的18%左右。但请注意,股市可不是在2009年6月开始涨的,而是在2008年11月左右就开启了直线拉升行情,一口气涨了一倍上去。2012年12月,储蓄达到12%的阶段顶部。接着发生了啥呢?中小创开启了大牛市行情。创业板在2013年就涨了80%!2017年6月左右,储蓄率阶段性见顶,达到了 8%左右。但是这次,这次的蓝筹牛市从2016年2月就开启了。2019年10月左右,储蓄率来到了10%的阶段高点。A股在2019年1月底就开始了拉升,并在2个月多月的时间结束战斗。股市领先储蓄率见顶8个月!换句话说,股市牛市的开启是领先于储蓄率见顶的。储蓄率,就是你每月存的钱除以月收入,比如收入100存60,储蓄率就是60%。
根据宏观数据显示,中国当前的储蓄率超过了45%,也就是将近一半的钱都存起来了,似乎全国人民都在兢兢业业存钱。但真相是,这个数字被极少数超富群体拉高了。
再看一个数据:2025年7月数据,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存款总数,达到了惊人的38.4万亿!!!!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老年人存款32.6万元。
对应的,还有一个戳心的数据:30岁以下的群体中,有4成,几乎是零存款!
是不是扎心了?~~
那么,究竟存款多少才能称得上“超过大多数人”?这里也是有答案!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多家金融机构的报告显示:银行账户中存款超过50万元的人,仅占全国人口的0.39%。也就是说,99.61%的人,银行里没这么多钱。就是说,如果你有50万,就超过大多数人了!
50万,算不算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大部分中国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不到15万元,而年平均储蓄额仅在3~4万元之间。而这还是排除了日常生活各种压力之后的理想状态。
汇丰前两天写报告提了个醒:中国内地家庭有超过160万亿人民币资金在手,其中约有50万亿人民币是超额储蓄,超过退休所需,也就是退休后用不完的钱。
随着养老金改革加速,以及不断走低的利率环境,这些资金很可能流向股市。
其实,这些资金已经开始慢慢挪窝了!
就拿5月20号那轮存款利率大降来说,现在存一年才0.95%,三年1.25%,五年1.3%~利息低的已经没意思了!
再看五月底那几天,银行狂卖了121亿国债,理财产品更是爆火,规模冲上了历史新高。这里面最火爆的就是固收类产品!

再看一个数据对比:存款规模与A股市值的比值
现在老百姓存款规模和A股市值的比值又处于一个历史高位——而前两次到这个位置,最后都迎来了大牛市!

那么,怎么观察这些钱到底有没有真的搬过来呢?有几个指标特别关键:
第一个指标是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央行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但要注意,定期存款占比反而升到74.29%,说明很多人还在观望。不过未来一年有51万亿定期存款到期,如果利率继续下行,这些钱很可能会 “解冻” 入市。
第二个指标是基金销售结构。6月份新发基金1248亿,虽然债券基金占大头,但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加起来也有400多亿。特别是ETF,中证红利 ETF规模最近暴增30%,说明聪明钱在悄悄布局。
第三个指标是券商开户数。2025年7月2日,上交所官网公布了最新数据:6月A股新开户165万户,上半年累计新开1260 万户,同比增长32.77%,相当于每天有7万人跑步进场。
第四个指标是两融余额。像今年前五个月,两融余额从年初的1.6万亿涨到现在的1.83万亿,这2300亿的增量,相当于多了15%的杠杆资金进场,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其实就是存款搬家到股市的 “升级版”—— 不仅自己的钱进来了,还敢借市场的钱加码,这背后是对行情的真实信心。
两融资金是 “带杠杆的钱”,这些人敢借钱买股票,说明他们对市场预期很乐观 ,所以两融余额连续上涨,尤其是融资买入额大幅增加的时候,基本能断定:市场里的资金在增多,大家觉得接下来有肉吃,才敢加杠杆上。
第五个指标是政策动向。眼下就是7月7日开始实施的程序化交易新规,虽然短期可能影响量化策略,但长期来看,能减少市场波动,提升投资者信心。还有科创板的科创成长层,专门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这会吸引更多长期资金。
其实,存款搬家就像水往低处流,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渠道。银行利率低是推力,红利资产高分红是拉力,政策支持是助力。
现在市场已经形成了 “存款搬家→资金入市→股市上涨→吸引更多资金” 的正向循环。只要这个循环不被打破,新一轮牛市真的不远了。
当然,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但在银行利率接近零的时代,死守存款可能才是最大的风险。
与其让钱在银行里缩水,不如学习配置一些高股息ETF、优质基金,或者跟着险资、外资布局价值资产。毕竟,财富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是靠合理配置滚出来的。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当银行利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就是你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的时候。抓住这波存款搬家的红利,或许就能抓住下一个财富增长的机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