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解析,关于网格交易的认识与理解

一、深入解析,关于网格交易的认识与理解"/

网格交易是一种量化交易策略,它基于价格波动性,通过在预设的价格区间内设置多个买卖点来执行交易。以下是关于网格交易的一些基本认识:
1. "定义":网格交易是指投资者在预设的价格区间内,按照一定的价格间隔(网格间距)设置买卖点,当价格触及预设点时自动执行买卖操作。
2. "原理":网格交易的核心是利用价格波动来赚取差价。当市场波动时,价格会触及预设的买卖点,从而实现低买高卖。
3. "适用场景":网格交易适用于价格波动较大、波动频繁的市场,如股票、期货、外汇等。
4. "优势": - "自动执行":网格交易策略可自动执行,无需投资者时刻关注市场。 - "分散风险":通过预设多个买卖点,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 "稳定收益":在价格波动较大时,网格交易可以稳定地赚取差价。
5. "劣势": - "交易成本":频繁交易会产生较高的手续费和印花税。 - "心理压力":投资者需要面对价格波动带来的心理压力。 - "市场适应性":网格交易策略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市场,需要根据市场特性进行调整。
6. "设置参数": - "网格间距":网格间距决定了买卖点的数量和价格波动范围。 - "买卖点数量":买卖点

相关内容:

网格交易是一种初级量化交易工具,说它是量化交易,因为它确实是自动交易;说它初级,一是因为它没有门槛,有证券账户就能用,另外是因为它的使用过程需要自主进行参数设置,做不到其他算法交易的开箱即用。

现在各家网格交易的功能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网格交易收益计算,有些券商的网格交易只对网格卖出计算盈利,买入不算盈亏,如此,网格交易的收益就不仅是买卖的价差,极端情况下,当价格到达网格交易上限时,网格将全部持仓清空,网格收益还很高。另外一种计算网格盈亏的方式是只计入网格一买一卖的价差,当网格交易出现未配对的买入或者卖出时,这部分会假设按照现价平仓,计入网格的浮动盈亏。这种网格收益的计算方式更接近网格交易的本意——它是一种自动化做波段价差的策略,不是一种帮客户建仓或者清仓的工具。

笔者最开始接触的是上文中前一种网格交易,去年10月后开始接触后一种网格交易,后一种很明显给自己更高的要求,它的定位就是一种“莫得感情的波动收割工具”,波动的方向需要设计者自己去判断,如果未来的行情是横盘震荡,那么网格将会发挥最理想的效果;如果未来行情是震荡向上,那么对称网格可能让投资者踏空一些行情,因此,需要设计非对称网格;如果未来行情是震荡向下,那么对称网格可能因为买入多、卖出少,前期买入的资金被套,体验不佳;如果未来出现的是趋势性行情,那么,做网格的投资者只会拍断大腿!

二、网格交易的设计

自从笔者认可了后一种网格交易,我的心思就变成了怎么去设计网格,才能提高网格交易的行情适应性。

首先,我们认为,网格交易是面向未来的,历史数据只能参考,依赖过于久远的历史数据设计的网格参数适用性是较差的,近期的数据具有更好的参考性。另外,网格交易的回测是无用的,因为一旦知道了某段时间标的的走势,就可以设计出很好的网格交易方案,这套方案无法套用于未来。

其次,网格交易既然是面向未来的,那么必然涉及到对未来行情预判,这个不能逃避,也不能交给别人,自己要为自己的投资负责。我们对未来的行情预判简化为5种:趋势上涨、震荡向上、横盘震荡、震荡向下、趋势向下,不同的判断对应上涨下跌步长的不同组合;

再其次,网格交易步长的基础可以来自于ATR(真实波动率),也可以来自于日频波动率等,由于前者数据获取不易,我们选取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的日频波动率。有了这个基础,我们还需要考虑当前的波动率是否处于历史的极值附近,需要对统计回归做好预案。这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对未来行情预判,用一定的系数乘以这个基础波动率,获得上涨下跌步长。

最后,一些细节也需要注意,比如滑点、比如怎么委托能尽可能达成交易、比如每格交易底仓的多少比例、比如最大净买入和卖出量控制等,这些都考虑到后。我们还需要定期进行网格的维护,一般是2到3个月,根据波动率的变化或行情预判的变化进行参数的调整。

ETF网格交易参考模板,实际使用时,不一定完全参照表格中的网格交易参数。

个股网格交易参考模板,个股的波动较大,参考性也会弱一些,可同时参考投资者自己对个股的长期观察,进行设置。网格交易没有精确的参数,只有模糊的判断,需要做的是为判断错误提前做好预案。

三、网格实盘

从去年11月开始,我们开始使用无最低收费的账户进行网格交易实盘操作,至今大半年过去,我们从实盘中学到很多东西。

如下表是一个运行中的实盘数据,涉及的标的有7只,包含6只ETF和1只股票(实际上还有1只ETF、1只可转债和1只股票的网格已经终止),这些标的中,我们对3只ETF设置了大小网格嵌套,这是笔者目前能想到的比较适应A股容易“抽风”的最佳应对方式之一。

上表中,网格增益率为正的,说明设置了网格交易比持有原来仓位不动的效果是要好的。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说,只要网格增益率为正,无论运行一段时间后你的持仓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只要你按照现价将增加的持仓卖出,或者将减少的仓位买回,你的整体收益都是好于持有不动的。

以国防ETF为例,从去年11月25日建立网格以来,网格增益率为18.32%,净买入量为2.5万份,意思就是说,我如果按照7月4日的收盘价将多买入的2.5万份卖出,在扣除买入这2.5万份的成本后,我还有相较期初底仓市值加期间日均占用金额(2.85+1.53万元)的18.32%的收益8018元。期间的实际收益率=实际收益/(期初市值+期间日均资金占用)=(3276+8018)/(28471+15295)=25.81%,远高于标的同期涨幅。

对于辽宁成大这只标的来说,期间的净买入量为0,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期初期末的持仓量不变。它的网格增益率为0.97%,意思是期间9笔买入和9笔卖出做出来的价差2782元(费后)就是我的网格净收益,它除以期初市值和期间日均资金占用等于0.97%。那么,它的网格运行以来,在这只标的上的实际收益=网格增益+底仓盈亏(2782+39330=42112元),实际收益率=实际收益/(期初市值+期间日均资金占用)=42112/(274455+12349)=14.68%,略高于期间标的涨幅。

四、网格交易实盘的几点感受

1.可同时设置多个网格,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上表中有网格创建日和最近成交日,我们发现有些网格的最近成交日已经过去大半个月、甚至1个月以上,这告诉我们,网格最好不要只设1个,可以同时设置多个,这样可以增强参与感,也能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2.要为极端行情做好提前应对。网格交易最理想的就是在我们预计的区间内按照过去的波动率进行震荡,但是现实中“意外”一定会发生,我们需要为没有考虑到的行情做好提前应对,包括但不限于:如果步长短,每格交易量也要减少;限制最大净买和净卖量,如果真的达到限制的量了,影响也是可控的;穿网后的应对策略,需要提前想好。

3.提升网格的成交概率很重要。我们发现有时候网格触发后并没有成交,通常是因为委托方式的造成的,现在有些网格交易工具可以微调委托价格,更多的是可以选择盘口上的某一价格进行委托,比如,买入时使用卖一价委托,卖出时按照买一价进行委托等。当然了,我们看到开盘时往往发生价格急速变化,这时候买一卖一价委托都不一定来得及,毕竟网格交易使用的是level-1行情,3秒更新一次,这时候需要更激进的委托方式才行,但也需要平衡好交易滑点。

4.对称网格和小间距网格的盈利效果并不太好。我们发现对称网格对行情的适应能力较弱,特别是在主题主题轮动行情下,行业主题类ETF的对称网格很容易单边交易。小间距网格的盈利效果不好,同样是因为很容易发生单边交易,导致未平仓较多,简单来说还是行情适应能力太弱。

5.倍数委托开启后会增加资金压力,或更快抛掉筹码。比如,打开了倍数委托,在只剩下两格的资金量时,如果价格开盘跌两格,会一次性买入两倍的量,资金用完,再向同一方向变动时,已经没有资金了。如果没有开倍数委托,再跌的话,还能买到更低的价格。

发布于 2025-07-08 19:15
收藏
1
上一篇:期权盈亏平衡点计算方法解析,揭秘如何衡量期权投资风险与收益 下一篇:身份证过期重新认证攻略,轻松办理流程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