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深度自省,369个灵魂发问解析人生与编程奥秘
1. 为什么我的代码在本地运行正常,但在服务器上运行时却出现了问题? 2. 如何在代码中优雅地处理异常? 3. 递归和循环,哪个更适合解决特定问题? 4. 什么是内存泄漏?如何避免它? 5. 如何在代码中实现单例模式? 6. 如何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7. 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它与面向过程编程有什么区别? 8. 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提高程序性能? 9. 什么是数据库索引?为什么需要它? 10. 如何优化SQL查询? 11. 什么是设计模式?它们有什么作用? 12. 如何实现代码的模块化? 13. 什么是代码审查?为什么重要? 14. 如何在项目中使用版本控制系统? 15. 什么是单元测试?为什么重要? 16. 如何实现代码的自动化测试? 17. 什么是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它们有什么好处? 18. 如何在项目中使用容器化技术? 19.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它有什么优势? 20. 如何实现分布式系统的容错性? 21. 什么是负载均衡?如何实现? 22. 如何在项目中使用缓存技术? 23. 什么是缓存穿透、缓存击穿和缓存雪崩? 24. 如何实现跨域请求? 25. 什么是RESTful API?如何设计? 26. 什么是WebSocket?它与HTTP有什么区别? 27. 如何实现安全的HTTP通信? 28. 什么是HTTPS?它与HTTP有什么区别? 29.
相关内容:
澎湃新闻实习生 陈杨 记者 杜海燕 卫瑶
10月24日,是程序员节。
高薪、加班、秃顶、格子衬衫,这些都是人们对这个职业的印象。
程序员们还常常以这样的形象冲上热搜:#28岁程序员网购生发丸吃成肝损伤#、#39岁网络技术员入住养老院#、#程序员离开大厂进工厂#、#程序员辞职回乡改行送菜#……
话题标签道出了“大龄程序员”工作背后的心酸与无奈,有人称自己“宁可面对人,也不想再面对电脑”。
超六成大龄程序员提问: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我们爬取并筛选了知乎和豆瓣上关于“大龄程序员”的369个有效提问,试图从中分析他们的烦恼。
在这369个问题里,大龄程序员的职场成长问题最受关注,一共有242个,占到2/3。
考公还是提升技术?该不该转管理?有人纠结换赛道的具体选择,不同的出路选项被频繁提及,也有人选择离职、跳槽换环境。少数想留下来的人,则试图跟着技术迭代的前景,寻求精进技能提升自己。
2021年,《中国疗养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针对杭州市某公司2058名男性程序员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屈光不正是程序员体检检出率最高的疾病。由作息、饮食习惯等问题导致的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类疾病也很常见,共查出 1049例脂肪肝,占总体的51.0%。
长期坐着面对电脑屏幕,颈椎退行性病变同样令很多程序员担忧。豆瓣网友@黄瓜台 在帖子里分享“程序员十二时辰”,调侃程序员一天有1/4的时间被用来“修颈椎”。和消磨人的各种职业病相比,老生常谈的脱发问题,也显得不那么使人困扰了。
我们根据369个问题的回复数,筛选出了13个与大龄程序员的出路相关的问题;从网友们的回应中,过滤得到162个明确提及自身或朋友职业现状的样本。
行业技术迭代太快,学不动、跟不上,是程序员们最频繁提及的困境。
“所谓的经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不值一提。”一个36岁的软件开发程序员在知乎中匿名道。他表示,自己根本没时间研究近些年涌现的新技术。随着年龄增长,保持学习实在困难,体力和精力的下降成为他们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者也提到工作内容的基础性,有人觉得,程序员的角色很像螺丝钉,除了部分复杂领域,更多码农是在用相似的技术完成不同的项目,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除此之外,还要忍受“无穷无尽的加班”——这时,程序员对工作的热情还在吗?40岁的全栈程序员、知乎网友@ERIC 坦言,为了老板的一个想法,他总是需要无极限加班,“每天都睡不着,带着问题睡觉,凌晨四点再起来编码,把功能开发完。” ERIC 患上了轻度抑郁,选择辞职:“十几年都是这么过的,让人有点崩溃的感觉,忽然觉得人生开始绝望了,似乎没有意义。”
中国 IT 社区CSDN连续几年的调研显示,开发者薪资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尽管如此,猎聘大数据追踪程序员的投递行为发现,2022年前四个月,愿意降薪跳槽的程序员占39.26%。在“自带高光”的互联网大厂,这一比例甚至过半(55.34%)—— 30-35岁的程序员,是降薪跳槽意愿最强的人群。
一些论坛中流传着“35 岁还在敲代码的是 loser”这样的说法。程序员客栈《2021年中国程序员薪资和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指出,2021年35岁及以上的程序员占据行业总人数的比例仅为9.4%。
程序员整体呈年轻化态势,有多少人选择了离开,又有多少人能迈过所谓的“大龄”坎?
在我们整理出的样本中,半数程序员依然留在一线技术岗位——继续担任各类程序员,或是技能提升后成为了架构师、研究员、技术专家等。极少数人被裁员、主动辞职,正处于待业、退休状态。
知乎网友@润萌芽 表示自己和丈夫都是程序员,曾经她还是“学过教育学、拿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计算机硕士” ,但因各种原因,决定告别职场,最后成了一位“带娃家务两手抓的全职妈妈”。
技术老化、体力跟不上、热情耗散……因为各种原因,剩下的人均选择转行或创业,来到教育培训、企事业单位、自媒体等各领域,或在原先行业内部走向管理和产品路线。
“继续做码农,晋升做高管,下海做商人,下楼摆地摊,下岗吃老本,转行做教师”,知乎网友@程序员客栈 这样概括大龄程序员的出路,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对于大龄程序员来说,不论离开或是留下,都是改善自身职业和生活的一种尝试。有些人深耕技术,回归代码的乐趣,也有人通过转换赛道、开拓副业来调整状态。
转行不易、担心收入让很多人选择妥协。职场上的“35 岁现象”在 IT 行业尤其盛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水雄还认为,互联网社会进一步放大了中年危机。信息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旧人的可替代性也在增强,容易产生集中的中年人离职或失业的现象。中年人“再就业”过程中,相对于年轻人在经济价值方面的弱势更容易凸显,竞争激烈,职业迷茫越发严重。
即便成功转行,也可能出现新的问题。2005年开始工作的程序员、知乎网友@洛阳小散户 后来发现自己“智力跟不上”,选择辞职炒股。转行后,虽然收入变高了,他却担心收入不稳定,反而过得更拮据,还缺乏心理归属感。
但是,当大龄程序员在纠结去与留时,“转码”也成了很多中年职场人尝试改变困境的一种方式。
换过多份工作,月收入一度只有不到四千元的知乎网友@老去的80后 分享了他31岁才转行当程序员的经历。通过报班、自学编程、60 天面试20次和几年里多次跳槽,他最终找到了心仪的“高薪”工作。
在他的帖子下有 1886 条评论,充斥着离开程序员岗位的老职场人、转码失败或者希望转码的年轻人的各种留言,就如一个鲜活的职场缩影:有人想要逃离,也有人想要入场。
本期编辑 邹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