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5月重磅出击,7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助力市场,暂停国债买卖以稳金融环境

央行5月重磅出击,7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助力市场,暂停国债买卖以稳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份开展了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这是央行通过短期货币市场工具来调节市场流动性的措施。买断式逆回购是指央行向市场购买债券,并约定在未来某个日期以约定的价格将这些债券卖回给市场,以此达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目的。
同时,央行宣布继续暂停国债买卖。这一举措可能旨在稳定国债市场,避免因大规模买卖国债导致市场波动。暂停国债买卖可能会让市场参与者更加关注央行逆回购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的影响。
总体来看,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和暂停国债买卖,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确保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顺畅,同时满足市场对流动性的合理需求。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关内容:

行最新公告。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5月30日发布公告称,5月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别为3个月(91天)4000亿元、6个月(182天)3000亿元。鉴于5月有9000亿元的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当月买断式逆回购合计净回笼2000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不意味着央行正在收紧市场流动性。目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已较为丰富,中期借贷便利(MLF)、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及各类结构性工具均可以投放中期流动性。综合5月MLF净投放3750亿元来看,央行在当月保持中期流动性净投放,展现出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当天,央行还发布公告称,在5月未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部分市场机构认为,央行或在三季度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定价基准作用。

买断式逆回购延续净回笼

在降准落地、MLF加量续作的背景下,5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延续上月的净回笼态势。

自去年10月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以来,货币政策操作对MLF的依赖逐步降低。今年3月,MLF改为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政策属性完全退出。3月以来,MLF操作保持每月净投放,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在4月首次出现净回笼。

“MLF或重回中期流动性投放的主要渠道,缓解银行净息差。”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业务所长孙彬彬指出,在保持流动性充裕和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MLF期限偏长、投放和到账时间确定,能为金融机构提供稳定的预期,而且多重价位中标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能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未来央行或加大对MLF的使用力度,利好银行资金端。

随着央行持续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目前,央行流动性工具箱储备更加充足,期限分布更趋合理,长期有降准、国债买卖,中期有MLF、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及各类结构性工具,短期有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临时隔夜正/逆回购。

国债买卖操作何时重启?

自1月央行宣布阶段性暂停公开市场买入国债以来,央行已连续5个月未开展国债买卖操作。

今年年初,国债市场供不应求状况进一步加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6%的历史低位。为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要,央行自1月起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并更多使用其他工具投放基础货币,维护流动性和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近日,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将继续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国债收益率的变化,视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操作。

国债市场在金融市场中居于核心地位。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买卖,不仅有助于充实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也将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定价基准作用。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孙彬彬认为,恢复国债买卖从而提高央行对政府债的持有比例具有紧迫性。为实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需要建立主权信用模式的货币发行方式,国债终将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他预计,央行有望在7月或8月恢复国债买入,彼时政府债净融资仍处高峰。

责编:李丹

校对:刘星莹

发布于 2025-07-09 14:04
收藏
1
上一篇:财联社债市早参6月4日,三季度或迎央行国债回购重启,国股行单月抛债超5000亿引发市场关注 下一篇:财通证券深度解析,资金利率未来走势——能否持续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