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虹科技盛邀东吴证券、亚鞅资产调研机构共探未来发展战略
当虹科技接待东吴证券和亚鞅资产两家机构的调研,这通常意味着这些机构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等方面感兴趣,并希望通过实地调研来获取第一手信息,以便于他们的投资决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调研目的和过程:
1. "业务了解":调研人员可能会询问公司的产品线、技术优势、市场定位、业务模式等,以了解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 "财务状况":调研可能会涉及公司的财务报表,包括收入、利润、现金流等关键财务指标,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
3. "市场前景":调研人员可能会探讨公司的市场策略、竞争环境、未来发展规划等,以评估公司的市场前景和增长潜力。
4. "管理层访谈":与公司管理层的交流是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了解管理层的战略思考、执行能力和团队建设。
5. "现场考察":调研人员可能会参观公司的生产线、研发中心或办公场所,以直观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
6. "投资者关系":通过调研,机构投资者可以评估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包括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透明度。
对于当虹科技而言,接待调研有以下几点意义:
- "提升公司知名度":通过机构调研,可以增加公司在资本市场和行业内的曝光度。
- "展示公司实力":通过详细沟通,可以展示公司的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促进投资者关系":有助于建立和加强
相关内容:
公告显示,当虹科技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1人,为董事会秘书谭亚。调研接待地点为杭州市滨江区众创路309号当虹大厦11楼。
据了解,当虹科技定位在视频处理,围绕传媒文化、工业与卫星、智能网联汽车三大业务方向展开。传媒文化方向持续在AI投入并加深与运营商合作;工业与卫星方向视频超级压缩产品拓展行业多,应用大模型提升效率和准确率;车载智能座舱方向相关能力快速上车,新能源汽车搭载量增长。
据了解,公司目前几大业务方向稳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随着自动驾驶等级提升,拓展娱乐及安全车载场景,还将拓展海外业务;工业与卫星业务致力于智能视频分析等,为多行业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传媒文化业务从软硬件供应商升级为智能视频生态服务商,积累的技术转化到更多场景并拓展海外业务。
据了解,公司在AI方面多年布局,基于BlackEye大模型进行端侧大模型训练和落地,持续用前沿技术创新升级产品。其自研的AIRTC实时音视频云平台为多场景提供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可应用于具身智能领域,与部分主机厂共同推进相关合作 。
调研详情如下:
第一部分:公司参观及展厅介绍
公司定位在视频处理,主要围绕传媒文化、工业与卫星、智能网联汽车三大业务方向:(1)传媒文化方向,公司在 IPTV 新媒体、广播电视、电信运营商、头部互联网视频公司等的应用情况,公司在 AI方面在持续研发和投入,客户也要求融入 AI能力,希望低成本的方式部署和融合;同时公司加深了与运营商的合作,将 AI能力融合进赛事直播、转播等各个场景。(2)工业与卫星方向,视频超级压缩产品快速拓展,涵盖的行业越来越多,比如能源、电网电力、轨交等,还有基于卫星互联网的超窄带场景、远洋船舶等,公司将大模型应用到视频超级压缩和 AI视频识别能力中,使得压缩效率大幅提升、AI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3)车载智能座舱方向,结合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核心需求,将公司的视频压缩、超低延迟编码、视频娱乐等能力快速上车,目前已覆盖多家车企,搭载公司产品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快速增长。
第二部分:问答环节
1. 如何看待公司未来几大业务的发展情况?
答:公司目前几大业务方向都在稳步推进中:
1)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方向:随着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对舱内多模态交互以及智能娱乐座舱体验的需求将持续爆发,公司基于在视音频的技术底座,拓展娱乐及安全两类的车载场景,并提供全场景个性化服务和生态化会员运营。公司智能座舱产品覆盖到座舱娱乐体验中,如:沉浸式 5D 影院、多屏/端交互、车内视频能力提升、沉浸视听、人机交互、安全视觉等多方面的技术和产品;同时,结合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核心需求,将公司的视频压缩、超低延迟编码、视频娱乐等能力快速上车,未来会有更多 AI相关的功能应用到车端。公司也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合作伙伴,整合海外生态资源,提供全球化音视频技术方案及内容结合的沉浸式娱乐座舱产品。
2)工业与卫星业务方向:致力于中国亿级以上摄像头的智能视频分析、视频超级压缩和大数据挖掘应用,视频与 AI融合将深度赋能高精度巡检、卫星遥感实时分析等场景,市场需求正从"看得见"向"看得懂"升级,为客户提供超级压缩、低码率高清传输、感知编码能力及视频分析等模块化解决方案。针对工业物联网和卫星互联网多场景的视频传输处理,聚焦于视频压缩终端产品(边缘端+中心端)、视频超低延迟编码平台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覆盖行业包括:卫星通信、轨道交通、煤炭、铁塔、电网、电力、环保、铁路、应急、远洋船舶等视频巡检、视频传输通讯、远程控制等。
3)传媒文化业务方向:从软硬件供应商全面升级为智能视频生态服务商,通过构建"技术+平台+运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度参与超高清视频产业升级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公司在传媒文化领域多年的专业级视频技术积累,目前正在逐步将其转化成其他工具化产品,降维覆盖到更多应用场景,同时也在拓展更多海外业务的机会。
2. 未来 AI在公司的应用还会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公司在 AI 方面有多年的布局,公司主要基于 BlackEye 大模型进行各行业端侧大模型训练和落地,我们也认为未来端侧模型是行业趋势,需求更加明确。同时,公司在 AI 大模型方向上持续跟进最前沿技术,也会一直围绕基于 AI、大模型技术对公司各大业务方向产品做创新升级。公司覆盖的行业特别多、业务场景也特别多,有 AI+传媒场景、AI+工业场景、AI+卫星场景、AI+智舱/智驾场景等,可应用的范围很广。
3. 公司的 AI 视频云平台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答:针对智能物联、智能家居、工业巡检、无人设备、远程车控、多模态交互等场景,公司有自研的 AIRTC 实时音视频云平台,提供一体化端到端解决方案,构建视频产品创新应用基座。该平台基于公司音视频技术,在"超级压缩、超低时延、全场景适配"三大核心能力上持续突破,让各类设备在多种网络环境下都能实现清晰、稳定、高效的实时音视频交互。
4. 和机器人等具身智能厂家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合作?
答: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视频超低延时编码、视频超级压缩、视觉 AI 大模型及 BlackEye 多模态视听大模型等,可以广泛应用于众多工业与消费级业务领域,实现超高压缩率编码与超低延时视频传输,确保各种复杂场景低带宽下视频回传与远程控制。公司十分重视我们的技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落地,比如通过视频处理、AI模型与多模态技术的融合,能为机器人提供从感知、传输到决策的全链条支持,实现真正的远程操控,能应用的场景多样,目前与一些具身智能主机厂在共同推进中。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