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银行一类储蓄卡开卡实测,流程严格化,问题频现挑战重重
标题:7大银行开一类储蓄卡实测:流程趋严,问题频出
导语: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各大银行对储蓄卡的办理流程进行了严格规范。本篇报道通过对7家大型银行开一类储蓄卡的实测,揭示了当前储蓄卡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测背景
为深入了解当前储蓄卡办理流程,我们选取了7家大型银行,分别对其一类储蓄卡的办理流程进行了实测。实测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办理时间、所需材料、审核标准等方面。
二、实测结果
1. 办理时间:在7家银行中,办理一类储蓄卡的平均时间为30分钟。其中,办理时间最短的是某国有银行,仅需15分钟;办理时间最长的是某股份制银行,需45分钟。
2. 所需材料:办理一类储蓄卡,7家银行均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基本材料。部分银行还要求提供居住证明、工作证明等辅助材料。
3. 审核标准:在审核过程中,7家银行均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于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等关键信息,银行工作人员会进行严格核对。此外,部分银行还会对客户的信用记录进行审查。
4. 存在问题:
(1)排队时间长:实测发现,在部分银行网点,办理储蓄卡的客户较多,导致排队时间较长。部分客户表示,排队等待时间超过1小时。
(2)部分网点服务
相关内容:
在金融活动日益频繁的当下,储蓄卡作为基础金融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近期为防范电信诈骗、洗钱等金融风险,银行开卡流程显著趋严。为深入了解现状,南都“珠事测评”栏目记者实地走访珠海7家银行,以办理单日转账额度5万元的一类储蓄卡并开通网银为目标,直击银行办卡服务和流程。最终发现,在开卡过程中,反复询问开卡原因、查社保等情况屡见不鲜,甚至还有被直接拒绝办卡的现象 。

在光大银行(拱北支行),记者刚表明来意,便遭遇诸多阻碍。经理称新开卡转账限额低,到了柜台,工作人员对开户用途刨根问底,还质疑记者表述不一致、无法核实资金入账情况,拒绝办理一类卡,建议先办二类卡,后续再升级。记者反复争取后,柜员又询问工作单位、资金入账方式,要求出示社保缴纳证明,即便最终办下一类卡,也被设置了5000元的日限额。后续提额申请,还被告知需卡内有资金才好通过 。

浦发银行(珠海吉大支行)办理过程同样不轻松。等待近20分钟后才开始办理,期间工作人员多次中断办理去招呼他人。办理时不仅询问工作单位、电话卡开卡时间,要求查看社保界面、扫描运营商二维码,还在自助机填写时,要求至少绑定两项互联网平台。办完卡后,1类卡被限制为单日单笔1万元,且提额困难,需说明原因,大概半年后才能提升额度 。

广发银行(口岸支行),记者进入后先是等待15分钟,随后被三位工作人员反复询问开卡用途。工作人员起初称只开二类卡,一类卡和二类卡限额相同,超出需柜台办理。记者提出异议后,虽走特批办理一类卡,但限额仅一天1000元3笔,一个月5000元,一年5万元,网上银行签约也失败 。

兴业银行(珠海拱北支行),工作人员询问用途后,一连串追问办卡原因,虽同意办一类卡,但限额单日6000元,不过后续开卡流程较为顺畅,未要求提供额外资料,也无强制捆绑销售或诱导关注公众号情况 。

招商银行珠海拱北支行和厦门国际银行珠海拱北支行在此次测评中表现出色,均在30分钟内完成开卡流程,全程合规,无诱导行为,获95分高分 。

中信银行珠海拱北支行则让记者“困难重重”,从一开始被劝说“放弃开卡”,到提供社保等资料后才成功办卡,日转账额度却被限定在1000元 。

整体来看,被测评银行在服务质量、隐私保护、强制捆绑销售等方面表现不错,但在风险防控与金融便民尺度把握上差异明显。部分银行因流程冗长、“层层加码”限制开卡、“一刀切”过度限制转账额度等,严重拉低用户体验。银行在落实风险防控措施时,应避免过度限制,在保障金融安全与满足客户正常需求间寻得平衡,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以适应大众合理金融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