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不放假!@同学们,速来解锁“防溺密码”挑战!

暑期安全不放假!@同学们,速来解锁“防溺密码”挑战!"/

暑期是孩子们欢乐的时光,但同时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了确保同学们的安全,以下是一些防溺水的关键措施,让我们一起解锁“防溺密码”:
1. "提高安全意识": - 理解溺水发生的风险,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 学习基本的自救和救人知识。
2. "遵守安全规则": -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选择有救生员和救生设备的游泳场所。 -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3. "掌握游泳技能": - 学习正规的游泳技能,提高在水中的自救能力。 - 学会基本的自救方法,如踩水、仰泳等。
4. "了解急救知识": - 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CPR)。 - 了解如何处理溺水者的呼吸和心跳停止。
5. "家长和监护人的责任": -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知道孩子的行踪。 - 教育孩子不要到危险水域玩耍。
6. "安全警示": - 在水域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 遇到有人溺水,立即呼救,不要盲目下水施救。
7. "紧急救援": - 了解附近的救援机构,如红十字会、消防队等。 -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

相关内容:

rong>大众网记者 孙淼 通讯员 尹士平 蔡雷琦 济南报道

溺水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暑假到来,济南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家长和孩子们,需要格外警惕暑期安全:特别是进行游泳、水边嬉戏时,尽管这些项目能带来清凉与欢乐,但溺水的风险也如影随形。预防溺水,安全意识先行,无论是在家中浴缸,还是外出到游泳池、公园水池、海滩等水域,都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决不能让孩子单独玩水,很多溺水事故往往发生在人们认为安全和熟悉的地方,切勿掉以轻心。孩子外出时,家长要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游泳要按规矩来

观察环境,选择安全的水域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去无人看管的池塘、河流等自然水域游泳,也不要独自一人游泳,对场所的环境要了解清楚,不要到不知水情的地方游泳,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下水游泳。

下水前做好准备

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饱食、饥饿、剧烈运动或劳累时切勿游泳,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下水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并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以帮助适应水温。不独自游泳,要在有安全员和指定看护者时下水。

下水后遵守规则

切勿对自己的水性盲目自信,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或贸然到深水区游泳,更不能在水中打闹,以免呛水和溺水。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抽筋知应对

如果小腿或脚部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立即呼救!并在等待成人救援时进行自救:用力做蹬腿勾脚和跳跃动作,或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拉伸肌肉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溺水会自救

如不慎落水,一定要保持冷静,屏住呼吸,通过向下拍水和用脚踢水,尽量仰面展平身体,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和呼救。

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寻找漂浮物垫增加浮力,让身体仰卧在水面。如果不会游泳也找不到浮具,可采用水母漂的方式。不要因为害怕而胡乱打水,以免身体下沉,节省体力,等待救援。

抓紧施救者扔过来的救生物品,当施救者游到自己身边时,不要强行抱紧救援者,应身体放松,配合施救者将自己带到安全地带。

同伴落水怎么办

切莫贸然下水救人,也不能手拉手施救。正确的救援方式既能保障自身安全,也能为溺水者创造更好的自救条件。

第一时间大声呼救,找大人帮忙救援,并拨打110报警电话和120医疗急救电话。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要派出一人去寻求大人帮助,千万不能因害怕而隐瞒。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树枝、木棍、竹竿等递给落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寻找救生圈、木板等漂浮物抛向溺水者,如果没有漂浮物,也可以在书包里装满空矿泉水瓶抛给溺水者,然后等待救援。

如何辨别溺水儿童

很多溺水事故的发生都是悄无声息的,溺水的孩子大多不会大声呼救。因此,家长需要及时辨别以下7种迹象:

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惕。

溺水施救——关键在于心肺复苏

溺水儿童被救上岸后,所谓“控水”的方法并不可取,反而会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及时、准确地实施心肺复苏术至关重要。要学习以下步骤:

上岸后立即检查是否有呼吸与心跳,清除口中的淤泥与杂草。

如果没有呼吸与心跳,先进行5次的口对口人工呼吸,然后进行胸外按压30次,之后按照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30次的比例循环。

尽快连接AED依照提示操作。

如果有呼吸心跳,让溺水者侧身,便于呕吐,及时清除呕吐物。

发布于 2025-07-10 14:13
收藏
1
上一篇:江西省本级社会保障卡春节期间服务窗口“坚守不打烊”温暖民生 下一篇:精选推荐,盘点值得关注的股票投资公司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