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港股科技指数逆袭恒生科技,揭秘独领风骚的秘密!
港股科技指数相对于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强劲,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行业分布差异":
- "港股科技指数":可能包含了更多互联网、电子、半导体等新兴科技行业的公司,这些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增长潜力。
- "恒生科技指数":可能更多地反映了香港本地以及内地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巨头,这些公司的业务可能更多地受到香港和内地市场的影响。
2. "市场表现差异":
- "港股科技指数":可能因为其行业分布更广泛,涵盖了更多细分领域的公司,从而在市场波动时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 "恒生科技指数":由于可能更多地受到香港和内地市场的影响,可能在某些特定时期内表现不如港股科技指数。
3. "资金流入差异":
- "港股科技指数":可能吸引了更多海外投资者的关注,这些投资者可能更看好新兴科技行业的发展前景。
- "恒生科技指数":虽然也受到海外投资者关注,但可能更多地受到香港和内地市场资金流动的影响。
4. "估值水平差异":
- "港股科技指数":可能因为行业分布更广泛,估值水平相对较低,更具吸引力。
- "恒生科技指数":由于可能更多地反映了香港本地以及内地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巨头,估值水平可能相对较高。
以下是一文看懂港股科技指数相对于恒生科技指数的优势:
1. "行业
相关内容:
都在说这轮科技主线下,港股的估值更低,弹性更高,布局价值更高。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比港股的相关科技指数来看,A股的科创板指数表现确实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就比如我们熟知的恒生科技指数和科创50指数,前者2025年以来涨幅超过30%,而后者仅为10.03%。

那么就港股而言,还有没有比恒生科技指数更强的科技类指数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这只港股科技指数(931574)。
首先我们来看看具体表现:
今年以来,港股科技指数无论是阶段涨幅、振幅、年化收益率都超过恒生科技指数,展现出更高的弹性和进攻性。而且,在回撤方面港股科技指数相比恒生科技指数更低,这意味着港股科技指数在拥有高弹性的同时,波动性还更低。

其次我们来看看估值: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港股指数PE估值为26.69倍,这一点与恒生科技指数相当。但是纵向对比指数历史数据,港股科技指数估值处于近十年的13.63%历史百分位;而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近十年的34.02%历史百分位。这意味着港股科技指数的估值性价比更高。

最后我们来看看指数构成:
1、 对港股科技布局更全面
我们都知道,恒生科技指数的定位是港股科技板块的全面覆盖;而港股科技指数对“一键打包”港股科技企业则拿捏的更到位,在纳入互联网企业、硬核科技、智能汽车的基础上,加了港股泛科技创新领域的医疗保健。
进一步从行业权重占比看,更能突出中证港股科技指数在行业覆盖方面的全面性。参考Wind二级行业分布,港股科技指数其生物医药权重占比8.61%,这方面恒生科技并没有覆盖。

2、 港股科技更“硬核”、更均衡
港股科技指数从互联网巨头到智能制造、再到生物医药,你能想到的从科技主线到泛科技标的都囊括其中。港股科技指数还是唯一一只涵盖“中国科技十雄”的科技指数,而且占比超过70%。而恒生科技并没有完全覆盖这十只科技企业,其它企业占比也仅为55.36%。港股科技指数头部硬核科技企业权重更集中,其进攻能力自然更强。

此外,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为30只,而港股科技指数则多达50只,权重分布更广;底层资产的市值中位数为590.7亿元,也远低于恒生科技指数的市值中位数为1336.67亿元。
由此可见,港股科技指数既具备头部权重集中的进攻能力,又拥有成份股分布更广的均衡性,是布局港股科技板块不可错过的硬核科技指数。
标的上,港股科技50ETF(159750)紧密跟踪港股科技指数,采用T+0交易制度,有望助力投资者更好的把握港股科技板块带来的投资机遇。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作者:ETF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