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科技ETF对决恒生科技ETF,谁将称霸最强科技投资阵地?
港股通科技ETF和恒生科技ETF都是追踪香港科技板块的指数基金,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特点,以下是两者的一些对比:
1. "跟踪指数":
- 港股通科技ETF:主要跟踪的是港股通科技指数,该指数选取了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且市值较大的科技类公司。
- 恒生科技ETF:跟踪的是恒生科技指数,该指数同样选取了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市值较大的科技类公司。
2. "成分股":
- 港股通科技ETF:成分股可能包括一些通过港股通渠道可以买卖的内地科技公司,以及一些在香港上市的全球科技公司。
- 恒生科技ETF:成分股同样包括在香港上市的科技类公司,但可能不包括内地公司。
3. "投资策略":
- 港股通科技ETF:可能更侧重于内地科技公司的投资机会。
- 恒生科技ETF:可能更侧重于全球科技公司的投资机会。
4. "市场表现":
- 港股通科技ETF和恒生科技ETF的市场表现可能因市场环境、成分股表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关于“谁是最强科技ETF”的问题,这并没有一个客观的答案,因为“最强”这个概念因人而异。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投资者选择的因素:
- "投资者偏好":如果投资者更看好内地科技公司的未来发展,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港股通科技ETF;
相关内容:
中国最好的科技龙头企业大多在香港上市,相信没有什么争议。

这两个月以来,中国科技资产重估行情火热,港股成为全球投资热点。
而我们发现,跟踪国内编制的港股指数的ETF显著放量,一跃成为市场主流品种,并且很多品种对传统恒生系ETF形成了对标的态势。
比如港股通50、100对标恒生类ETF,港股医药、创新药等,对标恒生医疗。
而最令人我们关注的,还是港股(通)科技系列ETF,直接对标恒生科技ETF,这是科技核心资产!
那么,有粉丝朋友问了,二者谁更好?或者说……
谁是最强科技ETF?我们今天简单分析一下,方便大家选择。
首先,现在名叫港股科技XX、港股通科技XX的ETF,除了港股通科技30ETF之外,跟踪的基本都是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成分股多了20只,达到了50只。
那么直观点,我们看看二者的成分股差异。

用我们的ETF比较工具(参考《一分钟快速对比两只ETF的基本要素!》),可迅速发现指数内涵的差异。黄底的是二者相同的成分股,蓝底的是彼此不包含的成分股。
可以很快发现几个明显差异:
-港股通科技虽然成分股更少,但龙头股权重更为集中,前三大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而恒生科技只有四分之一;
-港股通科技中的汽车成分股占比显著提升,特别是多了比亚迪,粗略统计占比超过37%成为第一大细分行业,恒生科技只有20%左右。这里多看一眼,小米集团的权重明同样更高,超过13%;
-港股通科技中还有相当的医药成分,比例达到16%,而恒生科技为0;
-港股通科技中比恒生科技中的传统互联网成分比例更低,少了京东、网易、携程、百度等;
-港股通科技中电子制造的权重较低,大约8%对比恒生科技的13%,主要是半导体、消费电子比例较低。

50只成分股,使得港股通科技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择优质上市公司,”科技”的范畴总更广泛,尤其是汽车行业占比显著提升。
那么,汽车占比这么高对不对?

我们之前已经评测过港股通汽车ETF(《港股通汽车ETF,竟瞄准新核心资产!》),我们认为港股汽车的智能化大潮,刷新了外界对中国汽车的旧有印象,已经成为真正的全球优势产业,是当然的中国科技核心资产。
从这个角度来看,港股通科技“重仓”汽车股,有理有据。

而相对来说,港股医药算不算科技,这个可能会有争议,不少成分股比较依赖海外市场,容易受到国际关系掣肘。
如果正向看,给港股通科技增加了“超跌”成分,而龙头股百济神州等走势也不错,就是关税周期会比较敏感。

二者的走势总是要对比一下的,2025年以来港股通科技ETF显然更高一筹。不过周二走势弱于恒生科技,原因也很明显:比亚迪再融资大跌。
但小米集团、比亚迪、理想等龙头股带来的港股汽车热潮,已经成为港股通科技的优势抓手了。

如果对比2024年以来走势,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多数时候二者走势差不多的。直到今年2月份,在小米、比亚迪等狂飙之下,港股通科技才走出了优势。

因此考虑选择二者的一个最大因素,那就是对港股汽车或者说对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是否有充分认同。
此外,医药成分和互联网成分的高低也是选择时应有的考虑因素,而电子制造的差异不大可以不多做考虑。
总体上,港股通科技系列ETF,是一个对恒生科技的有益补充,也有相当的特色和差异化。
木鱼ETF原创分享,拥抱中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