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贷款换银行热潮,频繁操作,究竟划算与否?
企业频繁更换银行贷款,是否划算,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1. "贷款成本":
- "贷款利率":不同的银行可能有不同的贷款利率,频繁换银行可能会找到更优惠的利率。
- "手续费":换银行可能涉及一定的手续费,包括贷款审批费、账户管理费等。
2. "服务质量和便利性":
- "服务质量":不同银行的服务质量不同,有的银行可能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 "便利性":频繁换银行可能会增加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3. "信用记录":
- 频繁换银行可能会对企业的信用记录产生负面影响,银行可能会认为企业不稳定,从而影响未来的贷款申请。
4. "关系维护":
- 与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助于银行在贷款额度、利率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
5. "市场环境":
- 贷款市场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企业是否划算。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可能会提供更优惠的贷款条件。
综上所述,以下是一些建议:
- "评估需求":明确企业为什么需要换银行,是追求更低的利率,还是更好的服务。
- "长期规划":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选择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银行。
- "成本核算":全面核算换银行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收益,确保划算。
- "风险评估":评估换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关内容:
老张,最近又换新银行了?上次那家不是刚批了贷款吗?
是啊,这家利率低0.5%,算下来能省不少钱呢!
那批下来了吗?批了多少额度给你?
唉,别提了,新银行要求重新评估资产,手续还麻烦,额度还缩水了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很多企业为了“更低的利率,更多的额度”,频繁更换合作银行,结果反而耽误了资金周转,甚至影响信用评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企业贷款,为什么不要频繁换银行?

一、为什么企业总想换银行?
1、追求更低利率
案例:A公司原本在某银行有500万授信,年利率5%。后来听说B银行利率更低,立刻去找B银行申请。结果是,要重新评估资产,重新提交财报报表及做生意往来单据,光提交资料补充资料都花了半个来月,最终批下来的额度还没有原来的高。
其实,重新选择银行,新银行对企业不了解,跟做生意一样,做熟不做生,第一次合作难免要刨根问底,建立信任需要花不少精力,企业付出的成本可能会更高。
2、银行政策变动或是管户经理岗位变动
当银行信贷政策调整时,或是管户的客户经理变动,企业没有人跟进或是跟进不到位,企业就会想着换银行。
在实际操作中,每家企业都有管户经理,就算调整岗位也有人员接手,银行政策变化那也都是家常便饭,企业要有足够的信心,长期合作的银行,只要企业还款记录保持良好,政策变动时,老银行都会给到最宽松的政策留住客户。

二、为什么“做生不如做熟”
1、授信额度更稳定
长期合作的银行对企业经营情况、还款能力更了解,每家银行对于在库客户都有贷后回访的动作,企业的经营变化、上下游客户变动,员工高管调整都了如指掌。只要企业在发展,还款记录正常,授信额度都会稳定地增长。
2、审批效率高,沟通成本低
遇到贷款到期,老银行一般都会无还本续贷,且需要的资料只要补充更新资料就可以,从管户客户经理到风控到信贷负责人,甚至行长那都是一条龙过,遇到效率高的银行隔天就续贷成功了。
3、长期合作有信用的积累
银行喜欢稳定的客户,给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有时候企业也帮助银行完成指标任务,比如月末、季末、年末的存款考核,零售的一些开卡指标等等。关系维护得好,长期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三、如何选择稳定的“主办行”
1、选对银行:优先选择与企业行业匹配、政策稳定的银行。每个类型的银行都有不同的侧重行业。
2、在主办行一般都要开设对公户,那对公转账的便捷性也是一个考虑因素,对转账金额、笔数,公转私的要求都要了解清楚才好。
3、对于管户的客户经理、主管行长的做事风格也要了解清楚,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的最好别碰。
最后,企业贷款,稳定大于一切,频繁换银行看似“占便宜”,实则可能增加风险,降低效率。与其费事折腾,不如选对主办行,长期合作,让贷款更省心、更划算!
你的企业有稳定的合作银行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