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涨停板之谜,股价封涨后,卖家为何销声匿迹?

揭秘涨停板之谜,股价封涨后,卖家为何销声匿迹?"/

股价封到涨停板后,就没什么人卖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涨停板制度":在中国股市中,实行的是涨跌停板制度。当日股票价格涨幅达到10%时,称为涨停板;跌幅达到10%时,称为跌停板。一旦股价达到涨停板,交易系统会自动限制股票的卖出价格,不允许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因此,当股价封涨停时,卖方无法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股票,导致卖盘减少。
2. "投资者心理":涨停板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市场对该股票的看好,投资者普遍预期股价将继续上涨。这种乐观情绪使得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不愿意在涨停板时卖出,担心错过更高的收益。
3. "追涨心理":在涨停板的情况下,一些投资者可能会产生追涨心理,认为股价还会继续上涨,因此不愿意卖出,反而可能选择买入。
4. "资金限制":涨停板制度限制了卖方资金的使用。由于卖方无法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股票,这限制了他们通过卖出股票获取资金的能力。
5. "市场情绪":涨停板往往伴随着市场情绪的高涨,投资者普遍对市场持乐观态度,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卖方的决策。
总之,涨停板制度、投资者心理、追涨心理、资金限制和市场情绪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股价封涨停板后,卖盘减少。

相关内容:

A股中有一个特点,可能很多炒股的都发现了,只要股票一封住涨停板,基本上就没什么人卖了。在涨停之前,有很多大单在成交,但一旦封住涨停后,立马变成大量买单挂在买一的位置封住涨停,卖出的就很少了,只有少量卖单在成交。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主要是A股特有的制度造成的,A股实行的是涨跌停板制度,股价涨至涨停板时就限价不能再委托更高的价格了(ST和*ST股涨跌停为5%,其他股票涨跌停为10%),这和西方的股市交易制度有明显差异,这导致“涨停板”成为了一只股票价格的重要关键节点,当一只股票没有涨停前,卖出者会有很多,但是当股票涨停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人卖了。

因为涨停板让股价交易暂时失去了“市场化”,在市场化之下,股票可以买进,也可以卖出,可以涨也可以跌。但一旦封住涨停,就意味着股票“不能再涨了”,而从交易者的心理来看,越是“调控”,结果越是无效,即强行不让股价涨了,大家就更要买,从而形成涨停板上股民排队买入的情况。

这也使得股市中,很多涨停的股,在第二天会继续涨停,甚至有些股连续多个涨停,成为“妖股”,即便是没有连续涨停,大多数涨停的股票,第二天也会出现高开。这就为“套利”者提供了理论的获利机会,即在涨停板买入,次日高开就卖出,本身获利概率大于随机参与的股票。

因此,这一“共性”,会让很多投资者在股票涨停的瞬间排队“抢购”,甚至不乏大资金,游资,合力“打板”至涨停,这些投资者被称为“涨停板敢死队”,既然大家都抢着买,意味着股票短期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使得持有股票的人产生“惜售”心理,想再“看一看”之后的走势,因而不急于卖出。

那么逻辑就很简单了,大量的人排队买入,而持有者惜售不卖,结果就是股票涨停后大量的股民跟风买入,但卖出的人却很少,就出现了巨单封住涨停板,而卖单却星星点点的情况。

不过既然这些资金被称为涨停板“敢死队”,就说明了风险很大了,要么大赚,要么大亏,只适合激进型的投资者。如果在封了涨停后还出现卖单加大,那就要小心了,属于封单不坚决,抛压涌出或者主力假打板块出货,这种情况是少数,但出现后需要高度谨慎,以防炸板后大跳水。


发布于 2025-07-08 09:57
收藏
1
上一篇:企业贷款换银行热潮,频繁操作,究竟划算与否? 下一篇:“量柱低于精准线”解码,抓取涨停拐点,打造高收益股票池精选策略